的顧慮,而這個顧慮就是劉備。
如果按照劉備的計劃進攻曹操,勝負暫且不論,誰去?蔡瑁們固然有本事,但是他們是不會去的,生怕被劉表藉機調離本土,產生什麼變故,自己親自去?我靠,變故更大,萬一蔡瑁或者劉備(主要是後者)玩出什麼貓膩怎麼辦?別自己回來的時候不是夾道歡迎而是物是人非了。
那麼讓劉備去嗎?我靠!別看他帶了一個領導班子過來,但是沒有軍隊啊,一旦出戰,還不是拿自己的部下當炮灰?到時候輸了的話損失算到自己的頭上,而贏了的話,那也是劉備佔便宜,自己完全是為他人作嫁衣!
所以,本著不被人佔便宜的原則,明知道里面有很大的油水,劉表還是忍痛拒絕了——這個世界上,裝傻的人永遠比真傻的人多。
估計讓劉備鬱悶的地方還有很多哦,不過沒有明確的記載,大多一筆帶過,因為不利於和諧的局面嘛,所以,三個字已經囊括了二劉之間的真實狀態,那就是陳壽所說的“陰御之”。
而劉表玩陰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劉備放在了一個叫做新野的小地方,在他看來,不在自己身邊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而且這個地方沒有開發出來,只不過是一個邊陲小城,任憑你劉備有再大的本事也玩不出什麼來!
劉備有不滿是必然的,但是他又能說什麼呢?轉了一大圈,他又回到了當年那個縣級幹部的待遇上了,戎馬半生難道就是這個結局嗎?
各種苦悶可想而知,但是,這就是劉備,不論環境惡劣到了什麼程度,他都不輕言放棄,更加難得的是他總可以把自己的這種精神或者說是態度傳染到周圍人的身上,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去奮鬥,拼搏。
好在否極泰來,大概是上天也被劉備的這種精神感動了吧,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一潭死水的新野給了劉備一次重生的機會。
——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諸葛亮。
當然了,反過來也是成立的,沒有劉備,也沒有後來的諸葛亮。
只是,在三國主演之一諸葛軍師姍姍來遲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懷疑下,那個名垂千古的政治神話究竟有著多少的水分呢?
17—07:組團忽悠的龍隊(1)
我們偉大的諸葛丞相終於隆重登場了!
只是且慢,登場不假,真的是隆重嗎?這個過程很是值得考究的,雖然已經有很多人不厭其煩的考證過了,但是這不妨礙我津津有味的再翻出來講一遍,很簡單的道理,飯也天天吃,人人吃,總不會因為昨天吃了,或者別人吃了自己就絕食吧?
而且,看標題就知道了,我是屬於黑諸葛亮那一夥的,不過請在看完再拍磚不遲,而且,拒絕口水和謾罵,因為一回書講不完啊,呵呵。
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諸葛亮,字孔明,男性,祖籍山東琅琊(我靠,我都已經說噁心了,但是還是要重申一遍,山東人很牛啊)
我們的諸葛軍師比較不幸,9歲喪母,12歲喪父,一直跟著叔父諸葛玄廝混,不知道是不是命中克自己的親人啊,帶大自己的叔父在出任豫章太守的時候遭遇不測。
而後的諸葛亮就和自己的弟弟諸葛均來到了荊州,從事的行業是我國的基礎性行業——農業,而他的大哥諸葛瑾早在諸葛亮十四歲被叔父收養的時候就跟著繼母來到了江東,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
所以,單就身價來說的話,諸葛亮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能夠幹到後來那種程度真是單靠運氣的,那份底蘊可不是王寶強們可以趕得上啊(這兩個比有點搞笑,不過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農民工)。
那麼不靠運氣靠的是什麼?
實力?那當然。
不過很多人都有實力,為什麼只有諸葛亮爬到了那個位置上?
包裝啊!策劃啊!雖說以後是要靠實力說話的,但是第一步,必須讓別人知道你是誰才行,承認這一點只不過是還原一個真實的諸葛亮,而不是有損他的光輝形象!
而諸葛亮的成功是因為他背後有著一個龐大的策劃隊伍,如果說姚明身後有個“明之隊”的話,那麼自娛為“臥龍”的諸葛亮後面就有一個龍之隊了——當然了,不是那個大戰皇馬的垃圾龍之隊。
諸葛亮的龍之隊是分為不同檔次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司其職,都為他在劉備那裡站穩腳跟立下了汗馬功勞。
首先,最大的,也是最高階的策劃人,或者說是經紀人有兩位,一位叫做司馬徽,一位叫做黃承嚴。
司馬徽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