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過心裡的氣還是沒有順過來。
這種不滿似乎是一種必然現象,剛才的場景詮釋還原有點惡搞,往男女關係上扯,其實一切都很實際,關係的惡劣或者說是微妙,一切都源自於——利益二字。
翻看一下劉備在荊州之前,或者說是諸葛亮入主之前的人事安排問題,關羽和張飛都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般來說,關羽具有著鎮守一方的重任,也就是單獨率領一支軍隊,全權指揮的權力,張飛是作為羽翼輔佐在劉備的左右,兩支軍隊互成掎角之勢,時間一長,關羽獲得的自然沒有兵權那麼簡單了,相應的,政權還有財權相繼被他控制。
當然了,劉備對這兩人是完全放心的,而且人家確實是有本事,不過,饒是兄弟齊上陣,也沒有做到其利斷金,劉備的前半生,失敗和挫折構成了主旋律,僅有的幾次成功也都成了孔乙己碗中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追究原因,還是職權不明,中國自春秋戰國時代開始,文武官員的職能就開始分化,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大權獨攬,威脅軍權,一方面是培養一些專業化的技術性人才,以免牽扯更多的精力。
關羽和張飛,“萬人敵”,當然那是在戰場上的真本事了,這樣的人又要打仗,又要主管政務,能幹好嗎?結果就是一再的喪師失地。
不過,由於人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