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高高在上,可是也有不少非議,而諸葛亮的努力目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完人。
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諸葛亮基本上是實現了,他像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名聲,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人,即便是有所非議,那也只是非議他的軍事才華等技術層面而已,對於諸葛亮的人格倒是一致的讚許和肯定。
智慧的化身有著後人的包裝策劃因素,但是一代賢相,馳名中華的正派的政治家這一點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諸葛亮能夠走出這樣一條人生路來可以說是十分的坎坷,和曹操的那條鋪滿了荊棘和坎坷的“奸雄”之路的技術難度差不多,甚至更辛苦,因為他還要忌憚一下別人的想法,而曹操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這些無聊的東東(主要是世俗的眼光)。
投鼠忌器。
——這也算是諸葛亮的一種心境寫照。
首先,他要獲取劉備的信任,這就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做基層工作,“隆中對”之後的運輸大隊長工作業績成功的讓諸葛亮在劉備政府中獲得了足夠的發言權和行政權。
但是,“僅僅”是掌握了這種程度的權力和榮耀還是不夠的,這世上就是有種人,寧肯累死也不能閒著,不然的話他們就不知道要幹什麼,或者幹什麼都感覺沒有意思,無疑,諸葛亮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代表。
但是,無論怎麼樣獲得劉備的信任,諸葛亮還是無法滿足,因為所謂的權力其實就是劉備給他劃定一個框框,給他一個明確的任務,在這個框框之內,諸葛亮有著充分的自由權力,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只要不有二心就可以。
時間長了的話,諸葛亮難免會不知足,還想幹更多的事情,成為獨一無二的諸葛亮——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呼風喚雨說一不二的諸葛大神。
這就需要機緣巧合,說的齷齪一些,就是那些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紛紛退出,因為和諸葛亮抱著同樣的想法的決心的人還有很多,為了不讓一人獨大,實力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劉備也必然會對諸葛亮有所疏遠。
但是,老天有眼,第二點他也做到了,法正病逝、龐統陣亡,關羽殞命,所以,劉備稱帝之後,諸葛亮毫無懸念的成了第一任首相。
那麼掌握無上權力的最高階段呢?就是即便是這個框框,也是有自己來圈定,那才是最爽的。
謀朝篡位改朝換代是最直接的辦法,可是,那將違背諸葛亮的職業操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劉備去世,新主子嫩的很的時候,諸葛亮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全權掌控帝國命運,這樣的話就是兩全其美了。
諸葛亮這麼想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想想怎麼了?人家又沒有去詛咒去謀劃什麼,只不過是想順其自然而已。
而現在,夷陵大戰落幕,劉備在永安堅挺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把在成都監國的諸葛亮給召來商議大事。
這個大事就是後事啊,諸葛亮此時想必在心情無比沉痛的同時也會有種莫名的興奮:
我的時代到來了?!
是的,“五虎上將”僅趙雲存在,益州幫魁首法正、劉巴均以不在,他是託孤的不二人選了。
諸葛成神計劃隨著他走向永安響應垂危的劉備對他的“深情呼喚”而邁出了第一步。 。 想看書來
38—03:託孤,諸葛成神(3)
63歲的劉備此時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看著眼前的諸葛亮,他在想些什麼?是在擔憂蜀漢帝國的未來嗎?是在擔憂這個“年僅”43歲,小自己20歲的“年輕人”無法肩負起蜀漢帝國的復興重任嗎?
當然不是,他一直對這個給自己事業帶來幸運的年輕人給予著無比的信任,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再說了,此時不依靠諸葛亮的話還可以依靠誰呢?
這是唯一的選擇了。
他所擔憂的是,諸葛亮會把蜀漢帝國牽引向何方,會不會“劉”變成了“諸葛”呢?
他對諸葛亮的忠誠度是有信心的,準確的說是對眼下的忠誠度是有信心的,他也知道諸葛亮是很愛惜自己的名譽,輕易不會走出那一步。
但是,當一個人獨掌大權時間過長之後呢?劉備沒有信心,因為真的處在了那個位置上難保諸葛亮不會受到誘惑而邁出篡位這極端的一步,即便他本人不想,但是,他身邊的人呢?他的黨羽呢?
劉備和諸葛亮不僅僅是朋友的關係,更是上下級,更是君臣,作為君主的他,如果在垂危之際不考慮這些事情反倒是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