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40000大軍。

目標:巫縣—秭歸。

36—14:制霸,四三三↑(8)

夷陵之戰裡面具體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從劉備的角度來看是進攻階段,相持階段和潰敗階段,這三個階段是透過巫縣—秭歸戰役、猇亭戰役、涿鄉戰役和馬鞍山戰役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整場比賽下來,雙方一共打進了四球。

這場比賽,分出了勝負。

劉備同志,在先進一球的情況下因為種種原因被東吳主帥陸遜成功逆轉,1:3輸掉了這場比賽。

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球是怎麼進的吧。

當初,陸遜擊破秭歸、夷陵之後,便留下了一支部隊把守峽道,長江三峽成了東吳對蜀漢的屏障,也成了劉備東征的第一個障礙。

留守部隊是誰呢?除了當初攻略這裡的水軍將領李異之外,還有劉阿等人,兵力不詳,根絕後來交到陸遜手中50000大軍來看,此時這裡還不是主力,不會超過10000人,所以,即便是三流三叉戟,可是吳班和馮習的推進還是很順利,不消片刻,便佔領了秭歸。

進球,來的就是這麼容易,下底傳中,吳班高高躍起,頭球一頂,直掛死角。

1:0,劉備領先。

佔領了巫縣和秭歸之後,劉備隨即跟進,並且進一步展開了部署,一方面,主力鋒線攤開,準備組織下一次攻勢,同時,黃權壓上,駐紮在長江北岸,而馬良揣著支票前往武陵一帶活動,爭取外援僱傭軍。

第一戰役巫縣—秭歸就此結束,劉備完勝,但是,他明白,這頂多也就是熱身運動而已,因為東吳的正規主力軍還沒有出現,眼下殲敵數量不多,沒有有效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陸遜帶著李異和劉阿屬於主動的撤退,根本就沒有和劉備發生真正的對抗,一方面,劉備軍士氣正盛,一方面孫權給予的主力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所以,陸遜決定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

所以,隨著孫權真正的調兵遣將,苦日子還在後頭呢,這樣一來,劉備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閃電戰。

趁著孫權的主力部隊還沒有跟進的情況下再接再厲,快中取勝,亂中取勝,才是王道。

但是,劉備接下來的表現則是令人摸不著頭腦了,雖然是主要是因為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讓劉備有點無從下嘴的感覺,但是,劉備本身卻是有點毫無作為,這一戰,因為是陸遜的主動戰略退卻,所以,應該是很快就結束了戰鬥,而從章武元年7月開戰到章武二年正月之間,整整半年的時間裡,劉備一直在原地踏步。

直到二年正月,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才有了進一步的實質性動作。

2月,劉備親率中軍主力(15000人)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

陸遜,年紀輕輕,卻是老謀深算,孫權給了他50000大軍,帳下大將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看看人家的陣容配置,再看看劉備的,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啊)全部到位,卻是主動戰略收縮,堅守不出,他有著如意算盤,可以理解。

但是劉備呢?

他居然也採用了防守反擊。

前面說了,這一帶多為崇山峻嶺,根本就不利於大兵團展開作戰(騎兵帶多了也沒有什麼用),所以,他老人家就索性穩紮穩打,於巫峽、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大約50個營寨。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侯劉備軍已經深入東吳國境300公里左右了,而且被曹丕,被後人所詬病的連營體系已經構建起來了(有關這個做法是不是弱智行為後面自有論述)。

問題在於,之前的將近半年的時間裡,自己士氣正盛的半年時間裡,劉備在幹什麼?

所以,這充分說明此次東征的戰略意圖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成果展現到了一個拐點時刻。。 最好的txt下載網

36—15:制霸,四三三↑(9)

劉備以60000人作為進攻端主力,已經是煞費苦心了,可是,對方陸遜很輕鬆的也拉出了一支50000大軍啊,而且後面還有江東作為保障,主場作戰的好處就是多,蜀軍一點優勢都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