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1 / 4)

下面再看80000人這個版本,這個算是有確切記載的,裴注《傅子》有載:

“陸遜大破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劉備後來確實是被打得所剩無幾,所以,由此來判斷劉備的總兵力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130000中(也可以理解為150000人)抽出了80000人作戰,調動了三分之二左右,也很符合劉備慷慨激昂的決心和喊出去的口號。

但是,遺憾的是,細細調查一番,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最低標準的數字也是有水分的。

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劉備在三條線上分別投入的兵力吧。 。。

36—13:制霸,四三三↑(7)

鋒線上是劉備投資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很像莫拉蒂,呵呵),《魏書》載孫權表,說:

“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吳班、馮習、張南統帥的就是這45000人左右的大軍(步兵為主,騎兵為輔),另外,還有沙摩柯的外援僱傭兵,估計在5000人到10000人左右。

中場方面,黃權算是有單獨領兵的權力,但是,由於不是戰場上的主力,主要是負責在側翼保護劉備,防止曹魏的侵襲,所以兵力很是“單薄”,不過5000左右而已,劉備的本部人馬還是按照最後被殺敵數來判斷,從“陸遜圍攻劉備於馬鞍山,蜀軍死者萬數”來看,劉備本部兵力當在15000左右,至於向寵,乃是劉備帳下大將,所以,所率人馬也包含在劉備之內。

張飛帶領的一支10000大軍呢?由於是在到達江州被害,而趙雲被劉備留在江州,所以,這隻人馬應該是原地待命,後來趙雲出征到達永安,應該就是以這隻部隊為主幹,至於另外幾位,都是以防守為主,根本就不會參與到進攻中來,所以,有多少人可以忽略不計了。

那麼把眼下比較確實的數字加起來的話也就可以得出劉備東征的進攻兵力究竟有多少了,吳班,馮習40000+加上沙摩柯10000…加上黃權5000+加上劉備15000+加上趙雲10000約等於80000人。

看上去80000人這個數字是差不多了,但是要考慮到的是,趙雲的10000人是在大局已定之後才出徵,而且是防禦永安,沒有發生戰鬥,黃權的5000人也不是用於和東吳作戰的主力部隊。

這樣一來,真正投入到東征戰場上的兵力不過是65000人而已,而且,還要考慮到一點,沙摩柯的部隊,並沒有參加到第一階段中來,夷陵之戰是從章武元年7月開始,這年年底,武陵蠻夷在金元攻勢下發表宣告,“遣使請兵”,最後,在章武二年的2月之後,馬良把現款打進帳戶,這才在沙摩柯的帶領下,真正的“群起響應”,也就是說,這10000人是在開打半年之後才加入。

所以,一番去粗取精之後,參加了章武元年7月的誓師大會的蜀軍主力不過是55000到60000而已。

從750000到120000,再到80000,最後,偶算出了最後的55000到60000。

有點寒酸嗎?可是,看看劉備的總兵力130000,其實已經不少了。

劉備主席,竭盡全力才砸出了這麼些人,才60000人左右,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呢?

受制於人員質量和數量,技戰術打法進一步被限制,在這裡,我們還會發現,劉備軍以步兵為主,騎兵和水軍少得可憐,加在一起不過萬人,這裡面騎兵少了一些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騎兵很精貴,袁紹當年也是以步兵為主,但是水軍也少得很,並且不是應對東吳就可以看出,劉備根本就不想在水戰中決勝負,畢竟水軍精銳全砸在荊州戰役了,本來就沒有優勢,現在更不行了,所以,劉備選擇了陸戰,而路線也隨之確定:

巫——秭歸一線。

這裡,也就是當年陸遜趁勢佔據的地方。

他知道,劉備在水軍盡失的情況下只能從這裡打出一條通道來,所以,早就做好了準備。

那麼第二個結論是什麼呢?

劉備的戰略意圖很值得懷疑。

說白點,就是劉備這一仗希望得到什麼,其實還是很不確定的。

這個一方面要看數字,令一方面也要有具體的戰役過程來做佐證。

數字已經分析完了,下面就從具體的戰役過程裡來看劉備葫蘆裡面究竟賣的什麼藥。

第一波出發的大軍就是鋒線組合:吳班+馮習+張南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