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其實是列舉了困難,好讓讓劉備知難而退,並且大庭廣眾之下,還有一個臺階下,不至於太難看。
所以,按照這個思路來解釋趙雲的計劃的話,趙雲的智商就沒有問題了,人家不是想讓劉備真的和曹丕開火,事實上既然反對和東吳開戰,必然也會反對規模更大,勝算更小的戰爭,不得不說,趙雲的情商還是很高的,既是睿智和冷靜,又忠心護主。
這個策略建立的前提是:劉備攻打東吳乃是一時的衝動,被人這麼一忽悠,氣也就消了。
問題是,劉備的心中攻打東吳的這個計劃是深思熟慮的,醞釀了很長的時間,並非是一時的衝動。
所以,劉備不管是“曲解”了趙雲的真正用心,還是洞悉了趙雲的真實想法,都不會透過這個議案的,因此,直接給pass了。
這個情況下,就需要更多的人站起來,企圖製造更大的輿論浪潮來阻止劉備的“一意孤行”,以求形成劉備的計劃是少數派的行為。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借用神靈的旨意暗示劉備。
注意,一定要暗示,不能明說,在不把話挑明的前提下讓劉備意識到現在不應該出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6—03:宣戰,勢在必行(3)
這個非常規的勸諫方式是什麼呢?
一代大仙葛洪在他的《神仙傳》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有點怪力亂神的典故:
有一個仙人,李意其,蜀人,他的第一個牛逼的地方是出生於漢文帝時代。
——果然是仙人,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境界那就遷就他一下吧,反正不是人類了。
這裡面有多少水分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是真的有這個人,簡歷也是造假的了。
因為是個大仙,所以,劉備就把他請去了,很恭敬的要他測算一下此次出征的吉凶。
李意其什麼都沒有說,要了一些紙筆,畫了不少軍隊和儀仗,畫完之後全部撕裂,又畫了一個大人,掘了一個坑埋了進去。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李意其便很瀟灑的揚長而去,連飯局都不參加了。
劉備當時是很是不高興的,等到最後輸了,大家才明白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件事出自《神仙傳》,所以,我們這些接受了唯物主義薰陶的大好青年自然可以鄙視其事件的真實性。
但是,如果我們鄙視的話恰恰的等於接受了李意其的心理暗示。
——他預言太正確了,所以不可信。
問題是誰說他的預言是正確的了?
劉備請他來預測吉凶,他一句話也不說,這不僅僅是為了故弄玄虛,更是為了實現下面的套路計劃:打哪指哪。
劉備輸了,於是,李意其就可以吹噓:我猜對了吧?不聽我的啊;
劉備贏了,於是,李意其就可以吹噓:我猜對了吧?孫權完蛋了;
打成平手,於是,李意其就可以吹噓:我猜對了吧?無言的結局。
總之,這就是這些“大仙”的“仙法”的“奧妙”之所在。
那麼為什麼不拆穿他的西洋鏡呢?
因為還有一個最大的護身符:天機不可洩露啊,這些東西不能明說,只看你的造化了。
當然了,這個故事只是順手一說,真假難辨,所以,只能說是非常規的勸諫方式。
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常規性勸諫是由秦宓和黃權這兩位主導的。
黃權大家都認識了,他是從戰略角度出發指出出征東吳的潛在危機,因為趙雲繞了半天反而把自己給繞了進去,所以,黃權索性直接點明:
東吳將士驍勇善戰,我們而且我們順流而下雖然容易,但是,一旦遭遇挫折的話想退回來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所以,一定要慎重。
但是,隨後,黃權並沒有反對出兵,一方面,他知道劉備是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深思熟慮,不是簡單的意氣之爭,另一方面,這一戰打一下也未嘗不可,甚至很有必要,所以,黃權採用了折中的策略,即:劉備作為後隊壓陣,自己帶領一支人馬先上。
劉備拒絕了,要打那就好好打,不過還是很讚許黃權的這種表現,趙雲,被留在後面(當然了,這個也不是全然和勸諫失敗有關,畢竟,以前趙雲也幹過不少這樣的事情),而黃權則被劉備帶上陣了。
另一股勸諫勢力則是以秦宓這樣的讀書人為代表,這幫文人,純粹的文人真的是不濟事啊,心是好的,就是說不到點子上,黃權,從戰爭角度入手,趙雲,雖然有點繞,可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