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秋高氣爽,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燥氣可耗傷肺陰,可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便秘等症狀,這些都是進補時應考慮的因素。“燥者濡之”、“上燥清氣,中燥增液,下燥養血”是秋天進補的重要原則。選擇藥物應偏於柔潤溫養,但又應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總以不傷陽不耗陰為要。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桑葉、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膠、枇杷葉)是重要的秋令進補方之一。秋天還是風溼病、高血壓病容易復發的季節,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蓋薄被睡眠,不再赤膊貪涼,正如俗話所說:“白露身不露。”秋令食補應循序漸進,始以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進服。如芡實即是一味極富營養又易消化的補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既可單服,又可配合瘦牛肉、花生、紅棗、糖等煮服。又如燕窩,也是一味極好的食療補品,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還有鈣、磷、鐵、鉀等微量元素,具有滋養肺陰、和胃補虛的功效。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肺結核陰虛病人都可服用。可加冰糖,或加雞蛋、鴿蛋,文火燉服。秋燥傷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以潤肺生津,如梨、荸薺、甘蔗之類,尤以柚為最佳果品。《呂氏春秋》即說“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柚的果肉酸味刺激消食開胃,汁液潤滑通便。柚皮濃煎代茶,有通氣消積之功。
四季食補食療(3)
冬季的自然界天寒地凍,植物落葉枯萎,動物冬眠,呈現一派蕭條收藏的景象。正如曹操《步出夏門行·冬十月詩》所說:“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昆雞晨鳴,鴻雁南飛。”冬藏為了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萬物復甦、生機蓬勃提供充沛的物質基礎。人體與之相應,也呈現出陽氣不足(相對不足),精血內藏,生理功能趨於潛藏沉靜的狀態。冬氣又內應於腎,“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藏精,冬天尤應固攝於內,以備春天生命活動亢奮之需。精,是生命的基礎,是人體的根本,是維持生命活動和正常代謝不可少的物質,也是肺臟組織器官功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冬不攝養精血,既損傷腎的生理功能,又不能滿足春天生理活躍的物質需要。因此,古今醫家、養生家都把保精、藏精放在首位。精藏於腎,腎通於冬氣,養精多擇於冬時,故冬令進補更有著重要的意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是天地陰陽氣交的樞機。陰盛陽衰,陰極生陽,一陽萌動,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刻。故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日開始,與宇宙間天地陰陽氣交相合,可以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涵養精氣,內藏於腎,化生氣血津液,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又因冬天閉藏,生理功能處於低潮,消耗相對減少,故進補後可發揮最大藥效,且可儲存封藏最長時間。藥性應偏於溫熱養陽,但應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為要。冬令食補最佳的是羊肉,含有蛋白質、脂肪、鉀、磷、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1、B2,能補陽養血,陽虛病人尤宜服食。海參、魚翅也是很好的冬令補品。海參有21%蛋白質,還有膠質、鈣質、碘質,入口極易消化,尤適合體弱兒童和老人,故稱之為“童叟補劑”。魚翅有83%蛋白質,還有磷、鈣、碘及少量脂肪,營養價值極高,但不易消化,老人腸胃薄弱和病後均不宜服食,同時也不可多服久服。古書云:“秋冬養陰。”秋冬陰分佔主導地位,人體內陰分也相對增加,故一般體質的人,尤其是陰虛病人,秋冬進補也應重視養陰,也有利於陰分的吸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進補除了要隨四季變遷而進退外,還要視當時之氣象變化。如陰雨綿綿,用藥要偏於燥溼宣化,不可損害脾胃運化功能;天旱氣燥,用藥要偏於柔潤生津,不可耗津傷肺。夏季過熱,少用溫熱傷津之品;反之,當熱反涼,苦寒之品不可多服。冬季嚴寒,少用涼潤苦寒傷陽之品;反之,當寒反溫,又應適當加入柔潤生津之品。
三、進補的注意事項
進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就需要預先防止,或及時予以糾正。
(一)進補與年齡、稟賦
人的年齡有老壯少幼的不同,稟賦有強健與虛弱的差異,而虛損又有氣血陰陽的區別。又如形體有消瘦、肥胖,性格有樂觀、憂鬱、豪爽、狹隘的差異等等,都是醫家施治調補不可忽視的因素。年輕健壯,尤其是四十歲以前無疾的可以不必進補,或僅以食物調補即可。兒童、青少年一般也不必藥補,如果因為生長旺盛,消耗量大,可重視飲食調理補養。中老年身體開始虛衰,適當藥補和食療是必需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