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澀脈
脈象:與滑脈相反,往來艱澀,如輕刀刮竹。
主病:精傷、血少、氣滯、血淤。精傷少血的多澀而無力,可見於失血、久瀉以及遺精的病人,多為虛證。氣滯、血淤的多澀而有力,如中風偏癰、症瘕等證。
機理:精虧血少,脈道不充,血流不暢,所以脈氣往來艱澀;氣滯或血淤,使血脈受阻,亦見澀脈。
(十四)結脈
脈象:脈來遲緩而有不規則的間歇。
主病:主陰盛氣結,寒痰、淤血,以及積聚等病證。
機理:陰盛而陽不達,故脈來緩慢而有時歇止。寒痰淤血等,使脈氣阻滯,故也見結脈。
(十五)代脈
脈象:脈來緩慢而有規則的歇止。
主病:主髒氣衰微,亦主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撲損傷。
機理:代脈是髒氣衰微或脾氣竭絕的徵象。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撲損傷等病見到代脈,是因心氣失和,脈氣不相順接所致。
(十六)促脈
脈象: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
主病:主陽熱亢盛,氣滯血淤或痰食停積等病證。
機理:陽盛熱實,陰不濟陽,故脈來急數而時有歇止。凡氣、血、痰、食、腫、痛等諸實熱證,均可見此脈,但促而有力。若促而無力,多見是虛脫之象,臨證應加註意。
(十七)相兼脈
主病:因為疾病的情況是複雜的,所以上述諸病脈在臨床上往往不是單獨存在,而是數種脈象同時出現。這種數種脈象同時出現的,稱為相兼脈。相兼脈的主病,一般都是各脈主病的綜合,如浮與數,浮為表,數為熱,浮數即是表熱證的脈象。又如沉滑數,沉為裡,滑為痰,數為熱,所以沉滑數脈即是裡有痰熱的脈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漫談中醫養生
一、概述
《黃帝內經》(亦稱《內經》)為中國最早之醫學經典,記載中醫養生、生理、病理、針灸等內容的文章有數十篇,為中國醫學之最高指導原則,其內容主要由黃帝與醫學天師岐伯間的一問一答而產生。以下內容便是依據《黃帝內經》養生之理論基礎來闡明。基本上養生之要點有三:(1)飲食有節;(2)起居有常;(3)不妄勞作。在精神修養方面,則要求恬淡虛無,精神內守。說明如下:
二、飲食有節
(一)飲與養生
1。 飲水:每天進水量在兩千毫升左右。凡是不乾淨的水不宜飲用。果汁、天然飲料、礦泉水有益健康,不妨多飲用。
2。 飲茶:不提倡飲濃茶、咖啡。服藥期間不宜飲茶。凡有失眠、貧血、腸胃病、高血壓、腎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要慎飲。
3。 飲酒: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折壽,易人本性。飲酒過度,喪命之源。
(二)食與健康(平常健康人)
基本營養:糖、蛋白質、無機鹽、水。
原則:“均衡節制”。米飯甜食不宜多,辛辣油膩病宜忌,魚肉卵蛋擇適量,蔬菜水果不可少。
(三)老人飲食基本要求
1。 食宜早:早起空腹,不宜外出,必須吃些飲食,以實脾胃。
2。 食宜緩:細嚼則食之精華,能滋養五臟,切忌粗吞。
3。 食宜淡:淡食最宜人,五味各有所傷,鹹多傷心而凝血,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
4。 食宜少:食宜節制,大飢勿大食,大渴勿大飲,晚食宜少,黏硬難消之物宜少,葷腥油膩之物宜少。
5。 食宜暖:脾胃喜暖而惡寒,老人所以多疾,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
6。 食宜軟:堅硬之食,難以消化,老人之食大抵宜溫熱熟軟。
三、起居有常
指人的生活作息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黃帝內經·四時養生論》雲:“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古人有詩云:“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灸法保健防病
一、概述
灸法是中國古老醫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它的作用非常廣泛,能溫散寒邪、疏風解表、溫通經絡、活血逐痺、回陽固脫、消淤散結、拔毒洩熟、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