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緣滅長安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的“報幕員”,而且介紹一個人物的時候,其它人物都被擱置起來。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得由作者交待。等讀者看完這些冗長的人物簡歷表,也就厭煩了。實際上,所有高明的“出場”都應該在情節的運動之中。讀者一開始就應該進入“劇情”,人物的“亮相”和人物關係的交織應該是自然的,似乎不是專意安排的,讀者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這一切。作者一開始就應該躲在人物的背後,躲在舞臺的幕後,讓人物一無遮攔地直接走向讀者,和他們融為一體。

但是,在一部將有近百個人物的長卷中,所有的人物是應該儘可能早地出現呢?還是要將某些人物的出場壓在後面?我的導師柳青似乎說過,人物應該慢慢出場。但我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比如《創業史》裡和孫水嘴(孫志明)同樣重要的人物楊油嘴(楊加喜)第二部才第一次露面,顯然沒有足夠的“長度”來完成這個人物。與此相聯絡的問題,如此重要的角以,在第一部蝓蟆灘風起雲湧的社會生活中,此人幹什麼去了?這個人物的出現過於唐突。

在我看來,在長卷作品中,所有的人物應該儘可能早地出場,以便有足夠的長度完成他們。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如果早一點出現,你隨時都可以東鱗西爪地表現他們,儘管在每個區域性他們僅僅都能只閃現一下,到全書結束,他們就可能成為豐富而完整的形象。除過一些主要的角色,大部分人物都是靠點點滴滴的描寫來完成的。讓他們早點出現,就可能多一些豐滿。怎樣在儘可能少的篇幅中使盡可能多的人物出場呢?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必須找到一種情節的契機。(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所以,我的女主角之一,在第一頁就出場了,而男主角則在第二章(原稿,現應為第一章)就出現了。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解決好了開頭,'緣滅長安'的創作,就像朝辭白帝的那葉輕舟,非常順利流暢地前行了,而我並不拘泥於從開頭到結尾的寫法,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感覺哪一段,哪一章更有把握,就先寫哪一段。

而我在一開始,就想寫一個大悲劇,是以,整部書,我最先完成,同時也是最滿意的,是第三,四部,特別是書中各個人物結局的部份。

許多呼之欲出的人物在急迫地等待你安排場次以便登臺表演。所有要進入作品河流的人物,哪怕是一個極次要的人物,你也不能輕視忽略,而要全神貫注,挾帶著包括枯枝敗葉在內的總容量流向終點。終點!我構思的習慣常常是先以終點開始而不管起點,每個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他(她)們的終點都分別在什麼地方呢?如果確定不了終點,就很難尋找他(她)們的起點,而全書的整個執行過程中,你也將很難把握他(她)們內在的流向。當然,預先設計的終點最後不會全部實現,人物運動的總軌跡會不斷校正自己的最終歸宿;也有一些人物的終點不可能在書的結尾部分,在某些段落中就應該終結其存在。

毫無疑問,終點絕不僅僅是情節和人物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全書的題旨所在,在這個“終點”上,人物、情節、題旨是統一在一起的。為什麼要在這裡結束,絕不僅僅是因為故事到這裡正好講完了。即是最“漫不經心”的意識流小說家,在戛然而止的地方也是煞費心機的。

找到了“終點”以後,那麼,無論從逆時針方向還是從順時針方向,就都有可能對各個縱橫交錯的渠渠道道進行梳理;因為這時候,你已經大約知道這張大網上的所有曲裡拐彎的線索分別最終會挽結在什麼地方。這時候,你甚至還可以放心地心情地把這些線索抖弄得便“亂”一些,以致將讀者引入“八卦”之陣,使其讀不到最後就無法判斷人物和事物的命運。如果有這樣的大布局,再有可能處處設定溝壑渠道,那麼,讀者就很難大跨度地跳躍到書的全書結區域性分。絕不能有廣大的平坦讓讀者長驅直入。必須讓我們不得不在每一個曲裡拐彎來停下來細心閱覽方可透過……(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寫完了三,四部,我返回來寫第一,二部,在這期間,我遭遇了諸多的創作上的煩惱,主要是不知該用什麼方法,最好地將我心目中的段落寫出來,譬如第二部(現可能是第一部結尾了)一開頭,尹延年與子青往西夏一段,我就因無法下筆,而擱置了很長的時間。是的,是擱置。當我遇到無法寫作的段落時,就會將其擱置,時間是最好的老師,他總會在你感覺山窮水盡的時候給予你神助,讓你豁然開朗!

現在,我駕駛的這葉輕舟正輕快地前行著,許多泥巴也扔到了支架上,但我不知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