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1米的長度和前後間距來計算。以航母寬度能容納4架飛機(折翼情況下)來計算。那麼米航母和米的航母其發機能力如下。
在中型航母米的甲板上減去1米的滑跑距離。那麼這艘航母實際可以利用的起飛距離是1米。從甲板前部1米處到16米處可以停放4排飛機。一共是16架戰鬥機,16米到18米可以停放8架俯衝轟炸機。然後18米到米最多是4排也就是16架,也就是說這樣的佈局最多一波起飛4架飛機,(不考慮上層建築和尾部寬度變化的問題,以及其餘可能佔據空間的問題,否則就太麻煩了。)當然排在後面的飛機可以進行互換。比如說你可以讓轟炸機多點,魚雷機少點,但是魚雷機最多16架,不能再多了,否則起飛距離不夠。負責對海攻擊的轟炸機和魚雷機最多4架。…。
而要是換成擁有米甲板長度的大型航母呢,從1米往後,這艘航母有13米的距離可以佈置飛機。全部排滿的話可以佈置4加飛機,從數量上來看,比米的中型航母多了1架。但是實際戰力的差距會更大,因為航母上只有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才可以對戰艦構成有效威脅。而大型航母在後面可以起降的攻擊機和轟炸機可以達到36架!對海攻擊力比中型航母高了%。而且具有了更高的靈活性,比如說轟炸機可以裝更重的炸彈,比如說在總髮機量一定的情況下,魚雷機數量可以更多一些。
而且這還只是優勢的一部分,比如說換飛機了,新的戰鬥機要求有更遠的起飛滑跑距離,新的攻擊機載彈量更大需要更遠的滑跑距離,那麼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而且即使不換飛機,如果戰鬥機需要長時間在艦隊上空承擔防空作戰任務的話,那麼必須有副油箱,而增加重量顯然需要更遠的滑跑距離,那麼對於中型航母來說因此帶來的對放飛飛機批次的影響就遠大於大型航母。當然,如果有人說彈射器的話,那麼就另當別論了,但是需要支援的是,即使有彈射器的美國航母,一般也是靠滑跑起飛,因素起飛速度更快。大甲板航母帶來的最大優勢在於過載飛機起飛數量的變化而不是輕載飛機起飛數量的變化。…。
。…。
至於說防禦嗎,可以參考一下1。7萬噸左右的飛龍號和萬千噸的瑞鶴號,前者屬於那種核心艙被一般穿甲彈拍上就有可能受重傷的,而後者對彈藥庫的防禦標準是8KG。而對於魚雷的防護力上,瑞鶴號達到了令人震驚的4KG級別TNT炸藥的防禦力。祥鶴和瑞鶴兩兄弟從多次海戰中生還憑藉的絕對不光是運氣,更有強悍噸位帶來的防禦力。當然,因為瑞鶴不是裝甲甲板航母,高爆彈對於飛龍和瑞鶴的甲板是一視同仁的。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至於徐傑非要選定1萬6千噸左右這個噸位的原因就在於歷史上所有能稱得上有一定戰鬥力的航母都是在這個噸位以上。徐傑對這個有一定戰鬥力的標準是這樣設計的,甲板大小達到歷史上的飛龍級別。同時擁有至少3節以上的航速,(航速太慢,飛機起飛距離會增加。同時也為了艦隊的快速機動能力。畢竟3節是實驗航速的話,那麼實戰中肯定會打折扣的。)雙層機庫保證載機量和整備面積。(華夏對航母的整備要求是機庫和甲板都可以進行整備,但是一般在甲板整備。)至於最後對核心艙的防護則是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畢竟要實現較強的防護的話,萬噸都打不住!企業相對於瑞鶴和大鳳這種航母也就是個脆皮。至於說航母再大點話,那就不是積累經驗了,頭一次造航母是可能出各種問題的,華夏雖然有錢,但是也不能亂花啊!。…。
對於雙層機庫嗎,徐傑堅持的原因和英國類似,是為了儘可能的容納飛機,同時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加作業面積,畢竟即使用掛票解決了飛機數量問題,但是掛著的飛機也不能立即用更不要提整備作戰了。也有為裝甲甲板航母做準備的意思。當然,雙層機庫在穿越者看來也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側弦升降機的佈置,即使不懂軍事的人從圖上看,一個十幾米乘十幾米的升降機也佔了大量的面積,所以埃塞克斯的側弦升降機被認為是個重要的進步,但是雙層機庫航母因為下層的機庫距離水面太近,如果開個側弦升降機口子的話海水有灌進來的危險,而對於這個問題,徐傑是這樣解決的。
設計中的航母將有兩臺升降機,其中一臺位於戰艦的前部,這臺升降機是貫穿兩層機庫的。而另外一部升降機則是側弦升降機,只用溝通上層機庫。其實這樣做也就夠了,一般而言一艘航母能放出的飛機量不到載機的一半,甲板上繫留的飛機和上層機庫的飛機足夠第一波攻擊了,下層機庫一般而言是為了維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