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即使他們無法最終遏制華夏陸軍的攻勢,至少也可以拖延一段時間,而全力進攻的華夏部隊自然無法支援美英。那麼德軍在南線的突擊將會更加順利。
而在空軍方面。德國空軍所屬的帝國航空軍、獅鷲航空軍、腓特烈大帝航空軍以及禿鷹航空軍在內的一共四個航空軍將近2500架飛機的龐大叢集開始進入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地區。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網。再加上土耳其和奧匈投入的一線部隊,整個位於中東的同盟國航空力量已經達到了4000架左右!而作為對手的華夏和協約國航空部隊玩命湊也不過在伊朗部署了2200多架飛機。其中華夏空軍有900架左右的飛機,伊朗航空力量為500架左右。剩餘的為美英兩國。相對於同盟國航空力量那種戰鬥機、夜戰飛機和轟炸機俱全的均衡搭配。華夏和協約國的航空力量都以防禦為主,戰鬥機的比例佔了絕大多數,雖然也有攻擊機,但是都是單發。只能執行有限的對地攻擊任務。雖然華夏和協約國還在努力補充飛機數量,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受制於伊朗脆弱的地勤和維護能力,上升的空間並不大。
僅從數量上來看。德國空軍堪稱是滿手好牌啊,不過唯一讓德國人感到比較鬱悶的是。bf109戰鬥機的航程實在是悲催點。即使有副油箱,其作戰半徑一般也不超過500km。如果考慮提前接敵扔掉副油箱的話,那麼航程會更悲催一些。所以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想要對伊朗縱深的目標進行打擊確實存在一些困難。除非德國空軍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和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戈林提出的建議是實施夜間轟炸,雖然精度會比較低。但是總比沒有強。而老成持重的格里姆則建議先對伊朗的空軍基地進行攻擊,上次在義大利的慘重損失讓這位轟炸機指揮官對協約國的攔截力量十分的忌憚。在他看來空軍首要作戰目標就是對方的空軍,先解決這個問題再談對地支援吧。而在打擊目標的選擇問題上。作為空軍老大的紅男爵並沒有給予明確的指示。一方面是因為他比較認同格里姆的建議,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從參謀部的壓力下。他又必須顧及陸軍的要求。所以就擺出了一個你們做,別做的太過分,我就裝作不知道的態度。而負責制定計劃的小里希特霍芬(歷史上2戰的德國空軍將領和紅男爵有親戚關係。)和凱塞林自然心領神會。
同盟國空軍和陸軍做了準備,海軍自然也不會閒著。德國海軍兩個雙航母編隊已經離開地中海進入紅海。而土耳其帝國和奧匈帝國也各派出一艘中型艦隊航空母艦。這樣一來部署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一代的同盟國海軍力量就已經達到了6艘航空母艦的標準,這支力量放到歷史上那絕對是相當強悍的。3艘重型裝甲航母和3艘輕防護中型艦隊航母,這可是完爆歷史上日本空襲珍珠港時的陣容啊!不過這樣的陣容對於所要面對的對手來說恐怕並不那麼富餘。…
首先他們必須盯緊隨時可能出現的“伊朗艦隊”。對方擁有兩艘艦隊航母,那麼為了穩妥起見,同盟國至少需要抽出3艘艦隊航母才有比較大的勝算。這就分出了將近一半的兵力。除此之外。德國艦隊還必須負責阿拉伯海到波斯灣一線的海上安全。這就讓他們必須和英國部署在伊朗東南部的陸基航空兵分出一個高低,畢竟人家費大力氣造了機場,部署了大量空軍可是要見真章的!三艘航空母艦滿打滿算也就300架飛機,和陸基機場進行無休止的拉鋸戰肯定不行,但是可惜的是,海軍下屬的航空力量中缺乏遠端重型轟炸機,很難對伊朗東南部的英國航空基地予以毀滅性打擊。
所以看似強大的艦隊力量實際上在一些極端情況下甚至入不敷出。比如說當印度洋發現伊朗艦隊的時候,同盟國地中海艦隊要分出一半的力量來對付伊朗艦隊,即使打贏了,三艘航母恐怕也會有所損失。即使運氣比較好。一艘航母都沒沉,那麼艦載機和物資的損耗也足夠讓這些航母暫時退出一線了。而剩餘的三艘航母面對英國陸基航空兵,恐怕一週之內就會被打虛脫。按照義大利戰爭中的經驗教訓。一週激烈的空戰損失300多架飛機是很正常的。即使把這個數量減到三分之一,也夠德國海軍受的。按照歐洲軍事標準,損失三分之一的兵力後,就已經可以讓這張部隊失去戰鬥力了。如果再損失一艘航母的話,恐怕剩餘的德國海軍就要考慮退出戰場了。
面對這種情況,德國海軍的應對方式是在波斯灣南部沿海地區建立空軍基地,以陸基空軍對抗陸基空軍,同時為了保證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派出的艦隊和部署在地中海留守的艦隊實施輪戰。當一支艦隊實力出現衰竭的徵兆的時候。就果斷拉回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