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型四發重型轟炸機改裝成的遠洋偵察機可是裝備了對空和對海搜尋雷達的!而且4臺jumo發動機也給它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動力,而較大的載油量更是讓它有超遠的航程,比海軍目前使用的f型遠洋偵察機強了太多!這些飛機甚至可以在後半夜就放出去,然後在事先分配的海域進行巡邏。雖然早期的對海雷達只能用悲催來形容,但是德國海軍的艦隊規模實在是太大了。更為重要的是,德國海軍沒有夜間空戰的能力。即使空軍告訴海軍在他們頭頂上空米有一架he177,後者也沒有辦法。
當然,光這樣也不行,畢竟這最多隻是解決了偵察問題。德國空軍還需要解決攻擊問題。隨著空軍部署的後撤,德國海軍想要打到空軍基地固然增加了不少難度,但是同樣的道理,自己想要打到對方同樣不容易!考慮一下航程,德國空軍發現單發飛機必須掛副油箱才可以勉強保證為雙發轟炸機護航。如果是戰時的話,自然會主動出擊。但是這畢竟是演習,要是演習中有一堆飛機因為沒油掉進大海或者說再淹死幾個飛行員的話,那就太失敗了。海軍攻擊空軍的飛機是打地面目標。沒油了可以在陸地上迫降。但是空軍攻擊海上目標,本來跟蹤就費勁。想要估算油料會更困難。要是萬一出點事怎麼辦?而且作為空軍高層,凱塞林也知道空軍對艦攻擊能力實在有限,你讓他們炸炸商船沒問題,打打單艘戰艦也行。但是要強攻有上百架飛機掩護的超級大艦隊那還是算了吧。空軍就沒練過這個。一方面是沒有緊迫性,而且實際上空軍到哪找艦隊對練啊!這次演習是第一次!…
所以這位歷史上的德國空軍元帥制定了兩個作戰計劃,將部分先進的雙發快速轟炸機和遠端雙發戰鬥機集中起來作為攻擊部隊,這支部隊實際上抱著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算的想法。而且根據格里姆等人的建議,攻擊機群將放棄對航空母艦和戰列艦這樣的主力艦攻擊。因為機群攜帶的重磅炸彈是kg級別的,按照演習的規定,這種級別的炸彈很難擊穿航空母艦的裝甲,而要是攜帶8kg的炸彈的話,要麼削減航程,要麼減少炸彈攜帶數量。而且帶著如此重的炸彈俯衝本身就是一個技術活,能做好的人太少了。雖然這些炸彈不會真扔到航母上,只要飛機做出俯衝動作就可以了,但是正因為這個問題,所以飛行員在拉起的時候必須掌控好飛機的過載和速度。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失控,畢竟炸彈不扔下去,但是當成炸彈的配重可是真實存在的啊!
想了想自己的本錢。凱塞林還是決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組建這支打擊艦隊,能取得戰績最好,無法取得的話就算了,反正不指望他們打糧食。雖然對擊潰公海艦隊本身沒啥太大的期望,但是對於折斷公海艦隊的利劍,這位空軍天才可是很有想法的!只要能重創德國公海艦隊海基航空兵,那麼至少也是一個不勝不敗的結局了,如果實際交戰的話,那麼賺的就是空軍了。因為海基航空兵的培養本身就比陸基飛行員要難很多,別的不說。戰艦上起降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大家都用一樣的飛機,雖然空軍在對海攻擊方面沒有海軍強。但是要論及空戰的話,空軍可要比海軍強一些了,無論是在戰術排程上還是戰術選擇的方便性上有地面支援的空軍都比海軍有更多的優勢。別的不說,主場作戰的空軍可以藉助地面塔臺和空軍自己的雷達來更好的獲知對方的動向。隨著空軍部署的收縮,對方想要打到機場就需要深入更危險的縱深。這不僅僅代表在距離的增加和對手的增多,同樣代表著空軍有更多的機會來施展自己的戰術。
“我們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在開始就和對方的機群拼死一搏,這樣是低效的。我們應該像狼群一樣先讓對手疲於奔命。對方的戰鬥機航程幾乎已經接近極限,如果我們在對方進入戰場後先透過不斷的騷擾讓對方過早的拋棄副油箱的話,那麼對於在攔截一波之後,這些失去副油箱的飛機顯然無法繼續護航,那麼他們只能撤離。經過幾次騷擾和消耗之後,他們的戰鬥機會降低到一個非常低的程度,到時候,我們只用集中一個戰鬥機聯隊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最終凱塞林專門針對海基航空兵的特點制定了一個計劃,當然,這些過早刨掉副油箱的戰鬥機同樣不能放過,空軍會集中王牌飛行員對這些急著回家的人實施攔截。
而最終之戰確實沒有超出凱塞林的預測。在演習結束前兩天,德國海軍航空兵最終遭到了這次演習中唯一一次慘敗。和以往一樣,多達4架的各種飛機升上天空,也許是前一段時間的勝利耗光了人品。在機群剛剛出發十幾分鍾後,一架空軍的he177型遠洋巡邏機就在6米高空發現了這個龐大的編隊。為了兼顧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