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權無望了?!”翁同龢沒有理會袁世凱的態度繼續說道。
“微臣只是說單憑微臣的軍隊不行。”袁世凱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聯絡李中堂?借用北洋的兵馬來成事?”光緒沉思片刻說道。
“李中堂是後黨,雖然現在中立了,但是讓他對付太后怕是不行啊。而且一旦此時敗露了。後患無窮啊。”笑話,袁世凱怎麼可能讓光緒與李鴻章聯手?自己離開北洋投靠光緒不就是能位極人臣嗎?一旦光緒和李鴻章聯手了,那還和他有什麼關係?自己的一番忙碌不就為他人做了嫁衣了?…。
。…。
“李中堂態度不明,此等關係頗大之事還是不要讓不堅定者介入為妙。”翁同龢也趕緊說道,作為李鴻章的死敵,翁同龢也不想讓光緒帝選擇和李鴻章聯手,首先,他本人就對李鴻章極度的不信任,李鴻章原來就是後黨,現在雖說有示好的舉動,但是並不代表他就真的改弦更張了。而第二個原因則和袁世凱一樣,如果李鴻章擁立光緒的話,那麼翁同龢和袁世凱可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棋子。到了關鍵時刻,他可不敢保證光緒就不會拋棄他!
“如此說來,朕就一點外援都沒有了?依照你所言。。你的新軍不足以形成壓倒性優勢,李鴻章又不能爭取,那朕豈不是一輩子都無法執掌天下了?”光緒滿臉漲紅,生氣的說道。
“這直隸之中除了微臣的新軍,榮祿的西北練軍和李中堂的北洋之外,其實還有一支力量。”袁世凱故弄玄虛的說道。
“你是說洋人?”翁同龢試探性的問道。先不說天津租界,北京城中的東交民巷就已經可以看成一個國中之國,各國大使館有自己的部隊把守,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為光緒提供大量的武器和資金。有了武器有了錢,什麼事都好辦了!。…。
“洋人?哪國的洋人可以爭取?英國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都忙著和北洋做生意,日本自顧不暇,奧地利和法國又對北方事務不上心。莫非老師說的是俄國人?”光緒若有所思的說道。
“正是俄國人,正如皇上所言,英國德國義大利三國與北洋走的很近,在北洋未表態的情況下,他們未必會介入,其它國家要麼是沒有實力,要麼是沒有這方面心思。只有俄國人既有勢力同時又願意幫助皇上。”一旁的袁世凱說道。
“俄國人?他們為何要幫朕?更何況這俄國人圖我大清之心路人皆知。當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俄國人就趁火打劫。侵佔了我大清大片土地,甲午戰爭時幫助日本對抗我大清,結果到後期又反手給了日本人一擊。如此國家如何可信?”光緒不滿的說道。
“這世上之事本來就沒有什麼信譽可言,只有利益。在共同的利益下才能談合作。而眼下,皇上和俄國人可是有共同利益的!”袁世凱笑著說道。
昨天新章節300訂閱不到……!大家能夠給力點?美西戰爭再有一場就結束了,然後就該變天了。不知各位對此安排可滿意?(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三百七十章 飲鴆止渴
“共同的利益?難道俄國人也要對付太后不成?”光緒冷笑道。
“皇上的敵人可不止太后一家,太后與皇上爭奪的是朝堂上的權利,但是即使皇上能夠從太后手裡奪去了權柄,難道就真的是一國之主了嗎?我大清外重內輕已經多年。即使太后交權,皇上的政令也不出直隸。現在的北洋與其說是我大清的藩鎮倒不如說是一個獨立王國,比當年的三藩更甚!皇上是打算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君主呢還是做一個有名有實的君主呢?”袁世凱冷冷的說道。
“袁項城啊,你還是從北洋中出來的,李鴻章培養了你這麼多年,沒想到你還會如此中傷他。”對於袁世凱的話,光緒有些摸不清,不知道袁世凱是認真地還是試探。
“袁某人確實在李中堂手下幹過,但是拿的還是大清國的俸祿。。領的還是大清國的軍隊,對於李鴻章的跋扈,再下也有所不滿,否則也不會捨棄北洋的大好前程來北京了。”袁世凱毫不畏懼的說道。
“怕是因為那個徐傑搶了你的風頭,讓你覺得在北洋無處容身所以才投到皇上這裡吧?要是沒有徐傑的話,恐怕現在北洋的繼承人就是你袁項城了。”翁同龢對袁世凱的話不以為然,心中冷笑道。。…。
“李中堂畢竟是國之棟樑,不要胡言亂語。但是這藉助俄國人的幫助來完成大事倒是可以考慮的,只不過。這俄國人不能要價太高了。”要說光緒對李鴻章沒意見,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非常時刻,光緒也不敢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