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的限制。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坦克的機動問題,這裡的機動不僅僅是說坦克自己怎麼走。。還包括如何把坦克運過去的問題。。。。。。。在歐洲,德國的裝甲部隊主要是透過鐵路將坦克運抵前線,然後下車自己跑過去。西歐是這樣,而東歐雖然毛子的鐵路規格和德國不一樣,但是經過鐵道兵的努力,最後德國還是用上了。那麼未來到中東怎麼辦?。…。
雖然在未來德國和土耳其會建設大量的鐵路,但是你修的再多,鐵路也只能在土耳其境內修啊,沒法修到波斯和印度吧?而波斯和印度的鐵路規格和覆蓋面積完全無法和歐洲相比。也就是說德國坦克必須擁有較大的行程和自己行動的能力,不能什麼事情都靠火車。
第二個問題就是維護問題。相對於西歐的平原來說。俄國的爛泥曾經是德國裝甲部隊最大的噩夢。而當德國人來到波斯後他們發現。波斯的山地、沙漠和落後的基礎設施是比俄國更為可怕的噩夢。原有的發動機過濾網幾乎無法保證隔絕如同麵粉一樣細的沙子,而較為複雜的地形更是讓裝甲部隊行動難度增加。這些情況下會導致裝甲部隊的效率大減。故障率也會上升。而為了保證戰鬥力你必須能維護這些裝置,而當地的技術條件實在是。。。。。。。土耳其不具備給坦克發動機大修的能力,對於換裝下了的發動機,要麼就地扔掉。要麼運回國去!
於是乎。德國技術部門得出的結論就是,德國部署在中東的坦克必須擁有較大的行程,以便必要的時候自己來回跑,同時必須可以在高原、沙漠地形中有足夠高的出勤率。同時還要在當地各種橋樑可以承擔的範圍之內。總之一句話就是。坦克不能太重了,結構要儘可能簡單,穩定性要儘可能高。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麼坦克的效能也就不要太過期待了。。。。。。。。…。
也許有人會說英國人也要在南亞部署坦克啊,那麼他們會同樣受到各種限制啊,那麼德國人會讓這樣說的傢伙去看看地圖和歷史。首先,伊朗是橫在土耳其與南亞之間的,英國人不會去佔領伊朗去打土耳其。也就是說他們只會守在自己的地方,所以不用經過伊朗高原的地形和海拔的考驗。其次,印度是沒有保養和生產大量坦克發動機的能力,但是華夏有啊!1戰的時候華夏都可以給兩邊都賣武器,那麼要是再打起來的話,華夏可以繼續賣啊。到時候只要協約國給的起錢,華夏就能提供足夠的發動機和相關配件。而德國從華夏搞到武器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現在雙方的共同研發的武器專案幾乎都停頓了。…。
於是乎,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設計師對坦克的效能提出了極其苛刻都要求,坦克重量不能超過噸,結構儘可能的簡單,行程必須足夠遠。火力是第二位的,必須可以應對絕大部分的目標,而防禦則是最差的,因為根據1戰的經驗,似乎沒有什麼坦克可以擋住7MM炮的攻擊,而如此限制噸位的情況下,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強悍的火炮,德國人也不做指望了。德國坦克強調的是突擊和火力支援,前者要求速度和行程,後者要求火力,至於防護嗎。只能湊合了。結果經過一番研究後,德國設計師認為即使採用變速箱和發動機後置的設計,正面裝甲的厚度也絕對超不過4MM傾斜3度,側面裝甲更是降低到防彈片的水平,估計連效能較好的37MM炮都不一定能防住。因為這輛坦克還要裝一門至少7MM4以上級別的火炮!。…。
當報告送到德國陸軍部之後。。德國陸軍高層對於這樣的脆皮坦克實在無法容忍,而在打回去無數次之後,技術人員給予的答覆是要麼你允許我增加重量,要麼我就只能設計無炮塔的坦克了,比如說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什麼的,沒有一個炮塔能省出不少重量。而且高度還能降低不少,完全可以滿足軍方對正面和火力的雙重要求。而被逼無奈的德國陸軍在經過研究之後認為如果技術不發生大的突破的話,增加坦克殲擊車或者突擊炮卻是是彌補坦克效能不足的重要辦法。當然攻弱守強的形勢還是無法改變的。
而同時為了增加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和火力,德國陸軍在研究後要求技術部門拿出輪式裝甲車或者半履帶車為地盤的自行反坦克炮方案。因為其定位是要求為進攻的部隊提供足夠強的火力來殲滅那些偶爾出現的重灌單位和堅固掩體。自己的位置比較靠後,所以對防護要求也不高,能防機槍和彈片就行了,但是火力必須強,德國陸軍部傾向於使用88MM高射炮或者更長的7MM火炮。而因為這個位面上德國人並不缺油,所以坦克發動機方面將採用柴油機而不是汽油機。。…。
除了要應對未來在中東的戰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