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坦克遲早都是要用到的。畢竟作為一種突破型兵器,側面的防護也是必須強調的,在他的那個位面,有不少人認為虎式坦克比豹式更加均衡優秀的原因就在於穩定性和較好的側面防護。。相對於側面裝甲達到80mm的虎式坦克而言,豹子的45mm側面裝甲對於戰防炮來說過於脆弱了。
豹子有這樣的問題,作為一款效能還不如豹子的坦克,華夏這款30噸坦克的問題更多了,正面防護不夠,側面也是一樣的渣。如果用這種坦克作為攻擊矛頭的話,那麼結果自然不會有多好。所以華夏需要一款重型坦克作為攻擊的矛頭。其要求很簡單,正面防護必須能抗住絕大部分火炮的打擊,而側面防護可以抵禦一般中口徑火炮的打擊,同時裝備一款幾乎可以摧毀所有坦克的重炮!而在火炮的選擇問題上,徐傑比較傾向於加農炮,太小的話可能導致對大傾角裝甲穿深不夠。(同等級別的動能。在炮彈技術水平一樣的情況下,口徑更大的火炮遠距離對傾角裝甲的表現越好。)而要是口徑太大的話,就必須採用分裝彈,而分裝彈會導致射速過低。當然這一切只是一個理論而已,真正要實現的話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軟五牛的月票支援~~~~。訂閱持續下降,再創新低……!求訂閱求支援~~~~~。(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鋼鐵風暴
“聶志遠啊聶志遠,你大伯讓你到我這裡來是當炮兵指揮官的,可不是讓你來和那些俄國人混在一起瞎搗鼓的。”在赤塔的華夏中西伯利亞軍區司令部內,彭毅不斷的數落著眼前的這位後輩。海軍將領的後裔大多加入了海軍,同理,陸軍的大佬們同樣希望自己的後輩能在軍隊中做出一番事業。而聶志遠就是陸軍部從參謀長聶士成的一個遠房侄子。此人是華夏陸軍大學炮兵學院畢業的,曾經在1918年參加過華夏對俄國的軍事行動,而在戰爭結束後,這位炮兵出身的軍官頂著少校的軍銜留在了中西伯利亞軍區,和一般將門子弟不同,這位仁兄是搞技術的,而彭毅作為一個軍區的司令本著能幫就幫的原則,就把他掉到了相關技術部門,但是沒曾想,這傢伙居然和當年鄧尼金手下的一些軍官搭上了關係。
對於這些曾經接受過華夏陸軍的訓練和武器和德國人死掐了數年。。隨後又被華夏收編加入華夏國籍的俄國人來說,他們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幾乎就是在準備戰爭,然後參加戰爭。在聶志遠眼中,這些曾經的俄國近衛軍官兵能在優勢的德奧陸軍圍剿下活到現在,然後又在華夏陸軍的攻擊下週旋了近一年時間絕對憑藉不僅僅是運氣!他們對戰爭和武器的理解絕對有自己獨到之處。尤其是如何使用較為劣勢的武器去抗擊優勢的敵人方面絕對是有心得的,所以聶志遠曾經打算專門和他們探討過相關問題,而誰知探討到最後,雙方完全可以用相見恨晚來形容。。…。
在聶志遠眼中,這完全是一種各取所需的互助行為,他能從對方那裡獲得十分詳盡的交戰情況。同時他也可以給對方提供各種物質上的幫助,畢竟聶志遠的家境完全可以用土豪中土豪來形容。而身為中校的他同樣也可以搞到一些軍中限制的物資。比如說各種白酒和俄國人喜歡的伏特加。而經過長時間的交流之後。聶志遠還真從這些老兵身上獲得了不少的啟示。
“炮兵交戰中最為重要的是第一波打擊,尤其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集中全部火炮進行短促急射。對方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往往會損失慘重,所以為了實現突破或者阻斷時的超高的火力密度,我們專門部署了大量的臼炮和迫擊炮。有些甚至就是簡單的拋雷器,一個大號的汽油桶,你們放上發射藥和包好點的炸藥包,再在汽油桶底下安好激發裝置。在幾秒鐘時間內,我們就可以獲得遠超正常情況下的火力密度。”一個叫做季霍米洛夫前近衛軍少校這樣說道。如果徐傑在場的話。肯定會驚歎一句這個位面的“沒良心炮”就這樣出現了?!。…。
“但是臼炮和那種簡易拋雷器射程非常有限。你們經常使用的10寸臼炮的有效射程不過2000碼,而拋雷器更是隻有700碼左右,如此近的距離不要說對方的野戰炮了,即使迫擊炮都可以輕易夠著吧?”聶志遠對此有些不肖,作為華夏炮兵新學派的信徒,他在強調瞬間火力的同時還十分看重射程和機動性,畢竟前者意味著炮兵自身的安全性,而後者除了安全之外,更是強化了炮兵的效率。
“沒錯,開始的時候。德國人吃了幾次虧後他們使用了更為分散的兵力佈置,而且在前進的時候安排大量的迫擊炮提供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