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軍政分離。
事實上,劉愈也的確是這麼想的。
軍人參政本就是大忌,朝廷想安穩發展,讓一些統領軍隊的武將指指點點,易發展成軍國至上的國家,不利於天下民生的安定。劉愈倒不是擔心自己不知分寸,而是怕自己立下這樣一個軍人治國的先例,使得順朝在他之後進入長期的動亂中。
文臣做文臣的,武將做武將的,劉愈也相信只要自己能掌管好天下的兵馬,那琪兒的皇位就會做的穩穩的。就算是他力不能及,還有女軍主帥徐軒築從旁輔助。
在輔政的文臣上,劉愈想了半天,除了韓升也沒其他人適合,除非是有後起之秀又或者是隋乂和李糜能快速成長起來,劉愈已經決定將這兩個老友往治國之能臣的方向發展,雖然兩個人都還很稚嫩。隋乂當官有些兒戲,走的不是正統為官之路,而李糜則有武將血統,怕是朝堂上文臣不服。劉愈突然間便想起來已經被他們三個疏遠了很久的一位老朋友,胡軒,此時的胡軒正在太學院讀書,只要畢了業,也會從基層官員做起。這也是官家公子哥的特權。
中國古代政治,說是君主制,其實更接近於寡頭政治,就是當權的階層不斷轉換著控制國家的朝政。而竄國者基本也都是前朝的權貴,隋唐宋自是不提,就連看似好像是崛起於草根的朱元璋,其實他是個篡權的武將,還是利用的裙帶關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