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本籍。至少那裡官員的嘴臉不會像長安城的官那般貪婪和醜惡。
茶樓內,一些大商賈的掌櫃和東家早早就已在等候。跟官員洽談,他們不敢怠慢,劉愈刻意早了半個時辰到,卻沒想到商賈們已經到齊。為了不讓商賈們心生芥蒂,劉愈特地讓隨同的官員乘馬車而不乘轎子,現在馬車應該還在半路上。
“劉將軍,您來了。”隋妤作為東主,本來在樓上招待那些商賈,聽聞劉愈前來便迎下樓。手上拿著一張紙,上面記錄著商賈們的意見反饋。她想提前讓劉愈知道這些商賈的立場。
“嗯。他們來的可真早。”
劉愈沒有急著上樓,而是聽了隋妤的敘說。其實那些大商賈最擔心的還是朝廷能給商貿司的許可權,還有固定稅率的問題,這都關係到他們切實的利益。
“我跟皇上請過旨,聖旨在這。”劉愈從懷裡將昨日討來的聖旨拿出來,也沒拘禮,直接遞給隋妤,隋妤一驚並不敢接,劉愈笑道,“沒什麼,昱王,你也見過,只要我們是誠心實意為他辦事,這些禮節方面可以不必太拘泥。”
隋妤這才戰戰兢兢接過聖旨,開啟後看了看,臉上有了喜色。
她之前雖然聽劉愈說的很好,但也怕朝廷未必能給商貿司太大的許可權,但看聖旨上所說,商貿司不但有絕對的獨立自主,且可每月參與一次朝議,在釐定稅率和商品特許經營權的方面也可先定而後奏,但同時規定必須在典章和制度範圍之下。
“先定而後奏?”隋妤帶著驚喜,合上聖旨抬頭望著劉愈,“如此大的許可權,真是不敢想。”
讓商人自己來定稅率,說起來也有些大膽和冒險,不過劉愈並不太擔心。本來商人的稅賦無定限,各層的盤剝令商人苦不堪言,賺的錢有多半進入了各級官員的口袋,現在只是給商人們畫一張很大的餅,至於餅怎麼分,還是“典章和制度”來決定,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個很美麗的幌子。
“還要隋小姐你多多勞心了。”
這時官員們乘坐的馬車也到了門口,當官員們從馬車上下來,看到召開會議的只是個地處偏僻的小茶樓,臉上都有鄙夷之色,但見到劉愈已經在門內立著,他們有意見只能壓在肚子裡。這次隨劉愈來的官,在工部和戶部中也不算顯貴,只是些幫辦督辦之類的五六品官。袁博朗在這方面還是很摳門的。
當劉愈與眾官員上了樓,那些商賈們紛紛從座椅上起身,迎頭便要下跪。這些都是基本的禮儀,但劉愈卻直接提手道:“今日乃是商談,各位不必拘禮。”
雙方很友好地對坐,進入了洽談模式。不過就這麼與官員對坐著商談,商人們還是不太習慣,一個個或低頭摸著桌上的茶杯,或嘆息不語,總之商人們只是聽劉愈說了幾句建商貿司的初衷,沒人願意開口發言。
商貿司也算前無古人的一向創舉,劉愈知道這些商人心中擔心的是什麼。千百年來士農工商的社會地位排序,短時間內想改變很難。劉愈當即當眾宣讀了聖旨,等商人們跪在地上聽完聖旨上的內容,臉上都是像之前隋妤那般面帶不太可思議的神色,這商貿司獨立,那豈不是跟六部一般平起平坐?
劉愈解釋道:“商貿司少監,暫定為從四品官,副監官從六品,官俸待遇將與朝廷百官無異。諸位不必有所疑慮。”
雖然商貿司的官品級不高,但能參與朝議,就可在朝議上直接向皇帝呈奏本。商人面見天子,這在商人心目中是不可想象的,天子地位之高是商人們不敢仰視的。劉愈的意思,每月月初,商貿司少監可會同一名輪值的副監一同前往皇宮參與朝議,其餘時間的奏本,可直接呈遞六臺衙門,由丞相批閱或呈御覽。
這只是劉愈設想中的起步狀態,劉愈也想將來能讓商貿司在六臺衙門佔據一席之地。為了減少右相袁博朗對商貿司及朝廷百官的制約,劉愈也很快會提交奏本,重設左相,到時商貿司會一併轉到左相管轄範圍之內。(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忙裡偷閒
政策不好這些商人會覺得無利可圖,政策太好他們又會認為這是陷阱。這種瞻前顧後的心態令洽談會還是處在一種僵持中,沒有商人願意做出頭鳥,說出他們的要求。
劉愈覺得,還是他自己的方式用錯了。
這些商人對官員自來一種恐懼感,覺得無法溝通,他無論怎麼說這些商人還是顧慮重重。與其這樣談下去,不如讓隋妤不記名總結了他們的意見再呈遞上來,到時匯總統計一下便可。
劉愈當下將另一件賣官的事說了出來,對於朝廷這次所賣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