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攏新軍,現在看來也是不可能。鄭昶和劉愈官階相同,面對劉愈那近乎諷刺的話語,只是淡然笑道:“還是前鋒建軍您技高一籌。”
現在劉愈對朝廷乃至大順朝的牽制作用相當明顯,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架勢,因而很多忠於大順朝的朝臣都將劉愈視作死敵。可事實上劉愈也沒打算擁兵自重當一個權臣又或者造反,他所推行的一切方案都是以大順朝安定為目的,並非出自私心。
這次徵兵的規模是六千人,全部都是步兵,但劉愈的意思是將這些新兵訓練成上了騎射,下能耕田的一級戰備軍。等齊方和張無諸去面見新君結束,劉愈也單獨留下他們,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做交待。
“這次徵兵不僅是為救災,而是建立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在訓練科目方面回去我就寫給你們,這次離開長安城會有一段日子,你們也提前將家事交待好。”
張無諸家裡婆娘孩子一大堆,他要交待的事比較多,但齊方現下除了老母,連個兄弟姐妹都沒有,唯一希望早日成婚的願望也因為劉兆遠赴邊關而擱淺。
事情都說完,劉愈正要走,齊方卻道:“劉兄弟,有個人昨日來找為兄,說是想從軍。”
劉愈有些不解,有個人?難道他也認識?
“何人?”
“就是與我們一同去納糧的劉五,他學問不多,在京兆府覺得沒甚出路,總被同僚欺壓,受了一身的窩囊氣。聽聞我和張兄奉旨徵兵,便說先徵了他當個先鋒卒。言之肯肯,為兄怕劉兄弟你對他另有敘用,便沒答應,想問問你的意思。”
說起來自從回到長安以後,劉愈跟身邊這些老朋友見面的機會不多,總是有所忙。但齊方和張無諸他們有閒暇,這次護送唐才和甘茂兩叔侄栽培南洋甘結束後,在長安城少不得要跟劉五他們喝酒敘舊。
劉愈當初起用劉五,完全是覺得他有股靈氣,很識相,人又很實誠不是那種見風使舵的小人。本來他只是打算讓劉五混個差事慢慢提升,但劉五畢竟出身不好,學問也低,京兆府的差辦大多都是混跡衙門多年的老油子,恥於跟下人出身的劉五為同僚,也就令劉五心生退意。
“他想從軍就讓他一起,只要吃的住苦。”劉愈道,“若是他撐不住,就讓他回來,我會另行給他派個差事。”
現在劉愈很珍惜身邊這些幫手,任何一個都很金貴。以前無法重用劉五那是因他手上無權,現在皇帝之下基本是他一手遮天,想培養誰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轉念一想,其實讓劉五從戎也無壞處,人的際遇不能光靠人脈,要讓他自己爭取才是正途。(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會商
楚王和錢回失去蹤影已過四五天,從各種渠道反饋回來的訊息看,他們應該都是往南邊去,在往淮王的勢力範圍靠近。御林軍的阻截印證了這訊息,如果單靠楚王和錢回的力量不足以能穿過幾千里的中立地帶,淮王在中立地帶的秘密勢力也在幫他們完成這次千里大逃亡。
劉愈將此事請奏了皇帝,不但錢回全家被查抄,楚王府也未能倖免。這是八月初九晚上的事。
新皇登基,除了登基當日有點小波折,長安城大致還算太平。就連隨同晉王謀反的,新皇大抵也只是懲戒了匪首,錢家也是新皇下旨查抄的第一個家族。而這一夜的風波,令很多本來就對新皇持懷疑態度的大臣更加憂慮不安。
懷柔和強硬,是新皇控制全域性不可少的手段,這次查抄錢家,起到的威懾作用會更大一些。
第二天是商貿司籌建的首次溝通會,為了能讓商人們對朝廷放心,劉愈也是花了工夫,這次籌建商貿司和賣官,不但是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更是要籌措新軍的軍餉。新皇登基,淮王已在蠢蠢欲動,看起來淮王謀國也不打算跟蘇彥這個侄子比誰更長命。
溝通會的舉行地點是由隋妤定下的,是一間茶樓,也是隋家的產業,就在隋府隔著街道的對門。
作為商賈,隋家無疑是很成功的,四五代經商,到隋妤祖父這一代已成為長安城的幾大富戶之一,本來隋乂和隋妤的父親沒本事,已讓人覺得隋家要破敗。但隋妤一介女兒家卻繼承祖父撐起了門楣。隋乂更是平步青雲位列朝班。隋家現已成為長安城商賈的旗幟,很多商賈大戶都以隋家馬首是瞻。
隋家家大業大,但門庭還是很小,不及官員府第的氣派寬敞。而隋家的本家人也並不住在長安城內,而是在長安城外的縣城定居,那裡也有隋家大量的田地。對於商賈來說,長安城畢竟不能給他們踏實的歸屬感,他們更願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