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劉愈所遞交給皇上的奏本,才感覺到劉愈手段的高明。
為劉愈作證,證明蜀王跟兩件謀逆之事有關的證人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有昭蘇氏,也就是河間郡王女兒的證供。昭蘇氏供認說,蜀王曾經對她說過,會想辦法將昭迎曦給救出來,並向她借了幾個人去幫忙,而這幾個人,最後被劉愈拿下,他們都供認說參與了劫獄,還說跟昨日實施爆炸的人有聯絡,事情來龍去脈交待的頭頭是道。
一盆髒水將蜀王從頭澆到尾。
這還不算完,劉愈在獲取了昭蘇氏的證供之後,馬上帶兵進入蜀王別館,找蜀王世子,也是蜀王長子蘇孝談了一個多時辰,最後也獲取了這位重要“證人”的證供,證明蜀王的確參與策劃了兩次事件。蘇孝現在就在殿門前負荊請罪,以求皇帝的寬恕。
袁博朗和藍和明知道劉愈這是栽贓,但卻一點毛病挑不出來。光是一個昭蘇氏,蜀王就已經難以洗清,因為昭蘇氏是劫獄事件的受益者,她的父親跟蜀王關係又十分緊密,兩邊還是親家,她說蜀王幫她女兒劫獄,也等於是在自首。
再加上蜀王長子的證供,這已經是鐵案,翻不過來的鐵案。
袁博朗甚至懷疑,昨天的爆炸案也是劉愈自編自匯出來的,就是為陷害蜀王。
蘇彥望著一直不做聲的袁博朗問道:“袁相覺得此事當如何處置?”
袁博朗看了眼不做聲的藍和,又看了眼一臉沉著冷靜的劉愈,嘆口氣道:“公事公辦!”
話這麼說,心中卻感慨劉愈又得逞了!雖然這次劉愈做事是為皇帝考慮,但說不定哪天,劉愈把這手段用在他身上,他也會這麼不明不白蒙冤。劉愈的所作所為令他感覺到無力。
“既然如此,那一切就交給師傅您來處置。”蘇彥最後將證據重新交還給劉愈,等於是定了蜀王謀逆的案。
劉愈請旨道:“皇上,此事臣請只處置匪首一人,其餘之人當既往不咎,以示皇恩浩蕩。”
蘇彥點頭道:“朕知道怎麼做,師傅放心!”
見這對師徒雙簧唱的好,袁博朗心中嘆口氣,他終於知道劉愈為何能這麼無往而不利,就是因為這個皇帝對劉愈的信任,或者說是劉愈對皇帝的挾制。
在皇權至上的王朝,是絕對不能容忍這樣權臣的存在。(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八章 權力和原則的關係
不需要透過蜀王,也不需要蜀王的口供,光有昭蘇氏和蜀王世子的供詞,案子就被定為鐵案。
劉愈奉旨到蜀王別館抓了一些人,牽涉的主要是蜀王的一些謀臣,對於“大義滅親”的蜀王世子蘇孝,皇帝予以特赦,劉愈所至並未與蜀王別館的人太多為難。
蜀王別館內,士兵進進出出,將與一些與案情有關的人扣下,一些女眷則顯得很緊張,這次各家藩王被要求攜帶家眷進長安城,本來很多人還不理解是為什麼,從現在看來,皇帝的意圖很明顯,以後他們搬家到長安城,不用再離開了。
見到劉愈,現在負責掌家的蜀王世子蘇孝恭敬走上前,對劉愈說道:“武義侯,還請遵守您的諾言,放過我們一家。”
劉愈笑道:“這是自然。世子大義滅親乃是朝廷的功臣,皇上會讓你繼承王位,世世代代榮耀。”
蘇孝嘆口氣,他也明白,劉愈所說的,不過是朝廷所求的。就是削奪藩王的兵權,讓藩王不得出長安城。朝廷先是用莫須有的罪名捉拿蜀王,之後又借昭蘇氏的口供來要挾於他,他是為保全蜀王一脈,不得不從。
而劉愈這次能成功將蜀王定罪,最重要的是看準了各家藩王第二代的懦弱。
這點從劉愈第一次來捉拿蜀王時,蘇孝勸說父親就看出來,之後河間郡王的第二代,也就是昭蘇氏以美色相從,劉愈更看出曾經以鐵馬賀蘭山奪藩土的藩王之後。已不再有開疆拓土的勇氣。繼而是耍弄手段玩陰謀。又或者是委曲求全,少了對抗朝廷的魄力。
為了自己和後代的地位穩固,蘇孝甚至能將老爹給賣了。雖然蘇孝是為劉愈所迫,劉愈拿來昭蘇氏的口供,他已經明白劉愈的心狠手辣,他也知道蜀王的實力不及淮王、定王等藩王,他不賣老爹就要為老爹陪葬。
但這麼沒骨氣,令劉愈也有些瞧不起他。
劉愈將蜀王的幾個謀臣全部關押起來。也不需要大刑伺候,劉愈也知道這是栽贓,只需要口供,不需要造孽。劉愈往牢房一站,話說的很明白,如果肯出來指證蜀王行謀逆之事,那他們就可脫罪,若是不從,那就一直關押著想到明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