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3 / 4)

小說:庶門 作者:九十八度

來是劉愈抽出徐軒築的佩劍架在他脖頸上。等於是將年輕男子給挾持住。眼見年輕男子被挾持,那些衙門的跟班都不敢再近前,只是抽出兵器遠遠觀望。此事連乎生等侍衛已經趕過來,攔在雙方的中間。

“你們是何人?”一個衙門捕頭模樣的人喝問,“太守的公子出來辦公差巡視災民,你們也敢劫,不要命了?”

說話之人將劉愈當成是帶著奴役的客商,又或是出來運貨的鏢局中人,以為威嚇兩句會管用。

沒想到帶頭的劉愈卻呵呵一笑道:“太守的公子?那真是應該放了。”

就在那些衙門中人鬆口氣時,劉愈突然一肘打在年輕男子的後腰上,令他痛苦地弓腰趴在地上。劉愈續道:“想放人也可以,叫你們太守親自出來接他回去!子不教父之過,這道理要好好說道說道!”(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一章 歸家的路(下)

錄城南城門這面熱鬧起來,官兵成群結隊地從城裡出來,將劉愈等人當成是匪寇圍在中央,而劉愈這面也是不遑多讓,眾侍衛嚴陣以待。

百姓不想湊這樣的熱鬧,但很多原本在看九子登科打老牛的百姓離去不得也被困在當中不得離去,這使得更多的人往這面聚攏過來。

“官人,要不您快走吧,錄城的官兇著呢。”

本來老者還對劉愈抱有希望,但看到劉愈跟官府中人較上勁,他也只能好言相勸。

劉愈卻不以為然,問道:“老人家,您也是錄城人?”

“是啊,世代就居住在錄城,咱關中人風水好,這樣的災,小老兒活了大半輩子也沒瞧見一次,旁的地年年都有。可惜啊,還是被小老兒活著的時候給碰上了,真是報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天神是至高無上的,但凡遇到災荒都是天神在施加懲罰,與天無虞,是人在作祟。

老者續嘆道:“這場災說起來也不算重,就打錄城來說,今年的糧食歉收了,可往常年風調雨順的時候誰家沒備著點存糧?可就是這些兇官,今年不但不減稅,還要加派,說什麼邊關打仗要百姓養活,沒有稅那些突厥韃子就會進咱關中,劫掠百姓。可到頭來突厥韃子沒瞧見,這些兇官劫掠百姓小老兒可是瞧的真真的。”

劉愈一愣問道:“當地沒有張貼朝廷的榜文,說免除關中一地一年的錢糧徵收?”

“貼了。”老者嘆道,“可那管什麼用。官府的該徵糧還是徵。該抓民夫也一個沒少。兇官們說了。朝廷張貼榜文那是面上的事,軍隊還是要養的,突厥也是要打的,不徵糧軍隊吃什麼?怎麼替咱保家衛國?哈哈,真是大笑話,咱百姓都沒命活了,還打的哪門子突厥韃子?要是那些突厥韃子能帶我們過好日子,把我們劫了又如何?”

亂必因起。而關中的亂天災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雖然先皇和新皇都在三令五申要救災為先,可地方的官員,為了中飽私囊還是不斷的徵派糧稅,因為不徵稅他們就沒油水可撈。這就是朝廷和百姓之間最大的隔閡,上令下不效。

百姓最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活路,子孫繁衍生生不息。若是命都沒了,談氣節,談忠君愛國,對於一般沒經過四書五經洗腦的百姓來說不現實。

劉愈道:“入秋以後旱災也減輕了。為何不回家?”

“回家?”老者苦笑,“回的什麼家。同族同村的餓死多少人都數不清了,本來旱災除了,大家也是高高興興的,誰知道朝廷哪個昏官出的什麼主意,要種什麼……那個叫南洋甘的東西,還強迫著家家戶戶必須都要種。你說我們關中千百年都是種的五穀雜糧,不吃這些,難道那些澀的辣嘴的綠呼呼的南洋甘能吃嗎?”

旁邊不少人在聽老者說話,聞聲都附合,顯然都不當南洋甘是寶,而是朝廷強行推行種植的“草”。

劉愈被說成是昏官,臉色掛不住,勉強一笑想替自己和南洋甘辯解一下,便道:“南洋甘只是還沒成熟,等熟了是可以吃的。”

“能不能吃的不知道,但我們熬不到那時候了。”老者繼續說,“村裡有不少人把南洋甘的苗給拔了,種點五穀雜糧,就有官府的人來抓人,嚴刑拷打,說是不遵皇命,死在牢裡的也不少。百姓們覺得活不下去,就出來了,向北走,據說長安城是天子腳下,咱都是天子的子民,天子不想餓死我們,肯給一碗飯吃。走了幾十裡地就走不動了,也不知道是那些兇官良心發現,還是老天開了眼,他們居然在這裡放粥,我們也就在這裡熬著,熬一天是一天,熬死了下輩子投胎當個畜生,也好過當個受苦受難的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