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六部九院中三品大元之上、武將中左右將軍官銜之上的文武重臣百人,起身後各就各位,前一排左首是丞相蕭何、太傅張良、御史大夫趙堯,後面是六部尚書,再往後侍郎、副侍郎,丞相部門下直屬的長史、徵事、少史、曹掾,還有文華殿的各殿大學士,御史部門的中丞、侍御史等官員,足有五六十人。
兵部尚書周勃,刑部尚書陸賈,戶部尚書婁敬,禮部尚書叔孫通,吏部尚書周昌,工部尚書陳嬰,其它文官如酈食其、叔孫通、陸賈、婁敬、侯公、隋何、鯽生、管鍾、甘軒、呂皓、邱忠廉、慧明農、華無害、宣義等等謀臣賢者均在其中。
右側首排依次是太尉曹參、上將軍陳平、樊噲,第二排是大將軍夏侯嬰、王陵、呂臣,其後是將軍張雲,袁英、葛離、紀信、楊武、王翳等將領,由於這次早朝會忽然召開,邊關鎮守大將軍和各地郡守來不及趕到,因此缺席不少軍方重量級人物,比如三位上將軍虞子期、灌嬰、陳郗均不在朝中。
龍天羽環顧一週,目光仿若洞察秋毫一般,最後回到丞相蕭何身上,開口問道:“蕭丞相,數月來朕不在宮中,不知漢中發展如何,請丞相分項娓娓道來!”
——————
PS:群女床。戲算是終結了,圓了一個把所有王妃弄在一起爭豔的心願,接下來,朝政和戰爭就要解開了,女子和床。戲的描寫幾乎就淡出了,有讀者反應情節太拖拉了,那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去細讀每個小情節和其中的韻味,囫圇吞棗下來,光想看結局了,現在還不是皆為的時候,細節決定成敗,當全文寫完了,再回頭看這裡,就不存在更新慢或拖拉的問題,而是在乎它細不細緻,描寫到不到位,畢竟龍竹寫書不是速度流,要考慮全域性,寫一部書要有它的價值和意義,哪怕意義很小,總比沒有要好!
第四十九卷 西漢崛起 第三章 朝廷政局
蕭何回道:“啟稟漢王,六個月來我漢中勵精圖治,推行新政,穩定發展,不論在人口戶籍、農耕水利、國庫民生、手工商途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和發展,臣將從以上幾方面向漢王進行彙報——”
“首先漢川在我漢軍未入之前,共有人口百萬,分居一郡十三縣邑二十八個鄉里,漢軍進入漢川之後,帶來大軍三十萬人馬,家屬及追隨百姓共二十萬戶,四十萬人口,經過這大半年安置各地逃亡來的百姓、流民,吸收諸國後裔的商賈和貴族,漢川人口突破了三百萬,其中漢戶籍就有一百三十萬人,只都城內所有軍民加起來就佔了八十五萬之多,如今巴蜀兩地相繼歸漢,加上兩地的巴人、蜀人,以及各部落少數民族,初步統計,人口達一百五十萬之多,與漢川人口相加,便是四百五十萬人口,具體戶籍和人口普查工作仍在詳細核查中,人口基數還在擴大!”
龍天羽微微點頭,百姓才是立國之根本,沒有人民群眾做基礎,國家富強只是空話,因為所有物質的發展和提升都需要勞動人民去創造,百姓就是生產力!
蕭何彙報完人口,繼續往下說道:“新政推行後,各項漢律政策有效實施,砍伐樹林、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和深耕細作,促進了農耕發展,並且根據漢中的氣候和土壤興致,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作物進行種植,防治蟲病,實行畦種法,播種疏密得宜,便於通風排,澇,善於培根、除草、間苗和掌握農時季節,推廣一年兩熟制,大大提高了每傾土地的年產量;在本月收產中,一畝田可以產粟兩石三鬥,百姓平均每人每月需口糧一石半,五口之家,一年食用九十石,則平常年景一家種地五十畝所產兩熟糧食,夠全家一年半食用,。”
“而國庫如今正處在入不敷出階段,入漢中之時,帶來的不少咸陽國庫和價值連城的寶物,還有在彭城積攢的一些稅收,但入漢中之後,半年內為了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工程,建造村莊城池和宮殿、邊關防禦等,耗資巨大,賦稅方面剛剛起步,無法趕上花費的速度,是以國庫方面,仍處在支出高於納入的階段,預計半年之內,各方面稅務和朝廷企業、錦衣衛等各部門收回效益後,才能平衡過來。”
龍天羽對農業方面一知半解黑,但對於財務方面還是精通的,畢竟他以前創辦的天宇集團也是近千億的跨國集團,對於財政經營,自然有一番獨特見解,忽然插言道:“如今每月支出需要多少銀兩?納入又是多少?來源和去處可有細賬?”
蕭何點頭,轉身看了身後長史一眼,後者從官服內掏出一本帳帛遞給了他,蕭何接過掀開幾頁,回道:“稟漢王,每月軍務糧餉開支最大,邊關駐守的大軍、各城池防禦的軍隊等共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