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等問題。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央的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他說:“此次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即為民族意識勝過一切之例證。宣言中所舉諸項,如放棄暴動政策與赤化運動,取消蘇區與紅軍,皆為集中力量,救亡禦侮之必要條件,且均與本黨三中全會之宣言及決議案相合。”他明確表示:“今日凡為中國國民,政府當不問過去如何,而鹹使有效忠於國家之機會;對於國內任何人任何派別,只要誠意救國,願在國民革命抗敵禦侮之旗幟下,而一致努力。中國共產黨人既捐棄成見,確認國家獨立與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誠一致,實踐其宣言所舉之諸點,更望其在禦侮救亡統一指揮下,人人貢獻能力於國家,與全國同胞一致奮鬥,以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
蔣介石被迫抗戰。從抗日戰爭爆發時,國民黨的兵力,有陸軍182個師、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20個獨立團,海軍約十一萬噸;空軍各種飛機共約600架(戰鬥機305架)這些兵力能用於第一線作戰只有步兵80個師,9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炮兵2個旅,16個團。當時,國民黨對日本軍力的估計是:兵員四百四十八萬一千人(作戰兵員一百九十九萬七千人)海軍約一百九十多萬噸,空軍飛機約二千七百架(陸軍飛機約一千四百八十架,海軍飛機一千二百二十架)。
1937年7月7日,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太郎宣稱一名日軍失蹤為藉口進攻盧溝橋(盧溝橋在北平西面15公里、橫臥永定河上,全長235米,用大理石徹成的一座名橋。於1190年建成,是保定北上北平的交通要道)。當時由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二一九團戍守。在當天日軍的炮兵和步兵向中國軍隊駐守龍王廟及盧溝橋北側陣地猛烈進攻。陣地全被摧毀後被日軍佔領。宛平縣城內,落彈如雨。8日凌晨4時50分,日軍全面向我守軍開火。中國軍隊奮起應戰,終於開始了正規戰鬥。但是全面抗日戰爭還是在八月十三日的淞滬之戰開始。
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日軍投入兵力有第三、六、九、一一、一O一、一O五、一O六、一一O、一一四、一一六等共十個師團,人數為三十萬人。日方派松井石根大將為淞滬戰場總司令。
日本帝國主義,在8月4日佔領北平、天津以後,八月十三日又開始進攻上海。在開戰前,蔣介石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被迫抗戰。他在一次重要高階將領會議上說:“我不是不欲與日本和平,然而日本的要求是沒有限度的。我們最初以為日本是要滿洲的,但是給以滿洲後,又要華北,我們給了華北,現在日本又要上海和廣東。日本的要求如果只限於滿洲和華北,則我能夠負責與日本提攜,然而日本的要求,徹頭徹尾是沒有限度的。”蔣介石這時才接受全國人民的要求,與中國共產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稱抗戰。但是蔣介石根本沒有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
淞滬會戰前,蔣介石在這個地區已作了重點防禦,全國200多萬軍隊中集結上海、吳淞就有70萬人;分為三路防守,陳誠為左翼軍總司令,下轄薛嶽的第十九集團軍、羅卓英的第十五集團軍和直轄部隊九個師。朱紹良為中央軍總司令,下轄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朱兼)、廖磊第二十一集團軍;張發奎為右翼軍總司令,下轄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張兼)、劉建緒的第十集團軍;蔣介石自任為最高司令官,顧祝同為副司令官。
日寇於8月13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凌晨2時,日軍從閘北、橫濱橋以東及青雲橋一帶開動。9時50分日本海軍陸戰隊,從北四川路,用輕重機槍向我守軍掃射。於是八一三戰役開始。我方王敬久的八十七師和孫元良的八十八師最先投入戰鬥。
14日凌晨,蔣介石電令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對日軍發動總攻擊。在這一天中國空軍也首次出擊,炸傷了日寇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
當天下午,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大隊長高志率領27架戰鬥機與日寇18架轟炸機激戰於杭州上空,此戰擊落日機6架,而我空軍無一架損傷。
17日,宋希濂的三十六師向在天寶路一帶的敵軍猛烈進攻,逐街逐屋地爭奪,傷亡頗重,旅長陳瑞河負重傷。後由二一二團長代理旅長職務,繼續攻擊。
8月23日,到9月之間,日軍在上海北面陸續登陸援軍,先後共有十個師團,總計約三十萬人。陸續增援的部隊,從吳淞、瀏河等地登陸後,遷回攻擊我方左側背,我方亦陸續增援精銳部隊。如第一軍、第十八軍等相繼加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