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誠意。
此番議和得成,免了多少生靈塗炭之苦,朝中君臣無不歡喜,天下百姓,也俱開懷,瑞王功在社稷,朝中民間,人心皆歸。
奈何太子嫉賢妒能,邀瑞王過府飲宴,以毒酒鴆之。瑞王中毒,回府吐血三升,奄奄一息於病榻,幸得太醫妙手,堪堪救回性命。瑞王仍顧全君臣兄弟之義,隱忍不言。可惜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太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夜派刺客入府行刺。
那刺客夜入王府,見瑞王負傷仍秉燭思慮國事,伏案親寫奏摺。刺客天良萌生,徑奔大理寺擊鼓投案,此事方大白於天下。
至此,太子仁德之名盡廢,各地彈劾摺子不絕,竟又平白掀出無數太子不法之事。以九王為首,無數官員不斷進言,請廢太子。
瑞王長跪宮前,泣求不可,願以死相釋太子之疑,以全父子兄弟之義。
上不許,未及三日,詔廢太子。東宮官員皆按律治罪,東宮女眷並官員家小,遠徒為奴。牽連者五萬餘眾。
然,畢竟父子天性,雖為國事而廢太子,聖主終究身心皆傷,自此一病不起,未及三月,崩於宮中。
年青英主登基,起新人,除亂政,赦天下,免賦稅。舉國百姓誰不高頌聖明。
新君登基半年後,權傾天下的九王爺多年宿疾發作,病勢洶洶,沉疾難起。
而失蹤已久的盧元帥夫人,攜幼子,持血狀,叩於宮門之前,願以孤兒寡婦之性命拼死一搏,以求為夫翻案,以正清名。
新君深為感嘆,命有司重查舊案。
此案重翻立時轟傳天下。
當日定遠關諸將,如今已有許多被分調各地,多掌軍權,控機要,此時紛紛聯名上書呼冤。而舊日定遠關兵卒,亦簽下萬人書,以證將軍元帥之清白。
當民間百姓,早有不平之聲,此時,多有應和之說。任林儒門,多少文章,多少詩句,公諸天下,皆言不平,清流議政說事,更為將軍元帥而抱屈。
且新君作風,雷厲風行,英明難欺。奸黨賊徒,再無半點施展詭計的機會。此事真相,清楚明白,絕無懸疑。
那風勁節當年曾富可敵國,尚能隨意散盡家財,豈有貪墨之理。
那盧東籬,舉家不過百餘兩銀,這貪墨之說,豈能服人。
其後調來定遠關所有文件,帳目,名冊,一一核對,貪墨軍餉,更不知從何道來。
冤案即已確鑿無疑,便要徹查那陷害之人了。當年凡彈劾二人的御史言官,皆被審問控罪。最終查出,幕後主使,竟是當朝九王。
適時九王勢力下的鎮江府知府蘇凌奮身出面,將歷年苦心收集的一切關於九王等人貪墨枉法欺君壓民諸般罪行,一一呈交有司。原來此人本是盧元帥之妻兄,為報至親之仇,忍辱負重,自居虎狼之窩,假做同流合汙,暗中把一切違法之事看在眼中,悄悄蒐集證據,到此時機,方公示於天下,叫滿朝官員,舉國百姓,看看九王一黨斑斑罪行。
鐵證如山,九王一黨陷害忠良,欺壓百姓,玷汙國法,甚至私謀叛逆,不出十天,有司已訂出二十餘條大罪,條條可誅九族。
民間呼殺九王之聲不絕,軍中呼滅九王之聲不止,朝中也再無一人敢說九王半句好話。適時九王偏偏沉疾不起,無力應對,在新君當機立斷的雷霆手段下,幾十年盤根錯節的勢力,終於冰消雪融。
九王於病榻上吐血而死。王子郡主們,因是皇家血脈,特加恩典,永囚宮禁之內。其餘屬官黨羽,大多財產抄沒,妻兒同罪。
九王權傾天下幾十年,如今一朝大樹倒下,牽連之眾之廣,前後竟有二十餘萬人獲罪。
唯有蘇凌,立下如許大功,且又有為英雄報仇而忍辱的義行,不但民間一片溢美之聲,新君亦大加讚賞,官升數級,直入中樞,參議朝政。
新君又為冤死的盧元帥風將軍正式平反,親自素衣白袍,拈香敬拜,為他們移棺厚葬,大加追封。可惜風將軍並無親眷可承聖恩,只有盧蘇兩家,得休君恩,新君封了兩家年青一代後輩二十餘人大小官職,兩家長者,亦加了厚恩虛銜。
而君恩浩蕩,又憐盧夫人孤苦,乃賜封當朝一品誥命,年幼的盧公子,亦已有了六品將軍的功名在身,隨著公子長大,靜官進舜,多加恩遇,想來都是不會少的。
聖上還唯恐細心周到處不足,又賜一座宏大元帥府,以為盧夫人安享榮封之所。
天下百姓,何人不稱聖明,蘇盧二家,又有誰能不感佩莫名。
至此,這樁冤案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