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整理剛才的談話。
握手這個動作,居然用了將近30秒才完成。
與每個孩子認識都需要三個程式:首先是握手,其次是擁抱,最後是親吻。
如果能適時地進入這三個程式,那麼就能擁有一把開啟孩子內心的鑰匙;如果有足夠的感受力,就能感知到孩子的一切。握手,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當一個成人與一個孩子握手時,這意味著一種平等關係的建立。
我試圖透過這樣的行為傳遞一個資訊:我們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而第一次握手的輕重和節奏,這些細節能讓我判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性格特點,等等。缺乏自信的孩子第一次和陌生人握手是無力的,比較莽撞的孩子則會急速地握緊你的手並且上下搖動,而膽小害羞的孩子則會遲疑地握手,或者根本不敢與人握手。當我要求他們用最大力氣時,他們內心會有一種釋放的快樂,他們從聽到我的要求到加大力氣,這短時間的長短,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信任程度,是否仍然遲疑,是否已經開始了信任。所以,這看似簡單的握手,總能讓我獲取他們的心靈密碼。
擁抱是一個雙向行為,而且我是讓對方來擁抱我,當孩子朝我張開雙臂時,那就證明他已經完全信任我了。因為他們的主動擁抱,代表了一種絕對信任。而我迎接他們的擁抱,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信任。
親吻就是更親密的一種行為了,我會經常特意追著那些不好意思的孩子們,強迫他們在我臉上輕輕地親一下。看上去是我強迫的,但實際上他們很樂意我這樣的“強迫”,因為這樣的強迫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如此被熱切地喜歡。
我經常下意識地摸一摸自己的臉……天哪,上面不知道沾有多少孩子的口水啊!
。。
7 大雨中孩子暴露出的問題(1)
每週二的談話,讓我和海希建立起了一種很默契的感情。每次看見他,我心中都會湧起母性的情感,可能是因為他那褐色的義大利眼睛所流露出的惶恐,可能是他每次溫柔依偎在我的身邊流露出的安靜。
海希的煩惱實際上很簡單,他需要適應的時間、需要周圍人有耐心聽他說的話、需要人們理解他。他需要安全感和穩定,當一個環境表現出不友好的時候,他會立刻選擇用“使脾氣”來應對。這個敏感而驕傲的傢伙需要一個廣闊的、耐心的、包容他的環境。
想想,孩子們的要求真的不高,他們無非就是希望能有人花點兒心思弄懂他們的想法,無非就是希望大人們能夠耐心一點兒。可是我們,卻是那麼的苛刻。我們不允許孩子們說不清楚的話,拿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給他們犯錯的機會。
海希總讓我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句話:大人怎麼也不能明白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懶得給他們解釋。[成年人往往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孩子們的語言,所以經常不能明白孩子的真正想法,而孩子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交流障礙就會越來越嚴重。]
海希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能夠理解他、支援他的父母。看著海希長長的睫毛,我迷失在他的目光中。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而被忽視,他們都在哪裡?
可愛的海希每次見我之前都會把弄個頭式。他媽媽告訴我,每週二他都說:“今天我要弄弄頭髮,今天是我和蘭海的約會。”
人活著有很多的角色需要扮演。比如我吧,父母面前是女兒的角色,工作中是教育者的角色,和朋友們一起是夥伴的角色。
而每個週五,是屬於“我”的角色。
我喜歡在這個上午享用一次慢悠悠的早餐,坐在咖啡館臨窗的位子,看著大街上的人來人往,讓自己慢下來,讓自己的思想隨著瀰漫在空氣中的咖啡香味而自由飄散。聽到一陣淅瀝聲,我才發現天上下起雨來。雨順著屋簷滴落,恰恰縱容了我的思想。
第一次我和孩子們在世界通識的課堂上討論藝術時,他們說藝術就是雨聲,無論大小都在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這場雨,讓我聯想到了那場雨,那場在深圳的大雨。
去年夏天,我們帶著一群北京孩子去深圳……一座著名的移民城市。
天氣一直晴朗的深圳,像是刻意安排了一場大雨迎接我們,從上午就開始下雨。由於天氣原因,我們一出機場就直接被送往基地了,根本沒有時間執行策劃案中相互認識的這一程式,以至於無法在第一時間與深圳的孩子們交流。
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坐上大巴,不一會兒,都昏昏欲睡、漸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