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鄴思路急轉,成德軍張氏一直是大梁支援的,王邈投效大梁的可能性不大,哪還能有誰?
河東大晉?要讓和大晉打了這麼多年仗的羅鄴去投大晉,那又是羅鄴無法接受的,而且盧龍軍這邊也不會允許。
“這……,王大人,你倒是真的把某給考住了,某想不出來王大人是來自何處了。”羅鄴語氣裡有些遲疑,他的確想不出還能有誰能充當王邈的主君。
“淮右。”王邈輕輕吐出兩個字。
“淮右?!”羅鄴腦袋裡轉了幾轉才算是明悟過來這淮右是指誰,訝然:“王大人,你說那江烽?嗯,光澮壽防禦守捉使?你代表他而來?”
“沒錯。”王邈點頭。
“王大人,我記得家兄曾說你去了蔡州,而你現在代表淮右,莫非你覺得蔡州比淮右更有前景,更值得投效?那江烽不過是庶族白身,走了大運,你居然會投效他?!”
羅鄴簡直無法置信。
蔡州袁氏好歹也是有二三十年底蘊的大族,而且蔡州麾下十一縣,佔據中原腹地,地廣人稠,土地肥沃,而且他也久聞袁氏人才輩出,所以才能與大梁抗衡,沒想到這王九郎居然能捨蔡州而就淮右。
那江家子就有這麼大的氣概能讓王邈投效?
從乃兄那裡他也得知這王九郎不是易與之輩,等閒之人根本不入其眼,為何卻願意投效那江家子?
雖說那江家子得了光澮壽防禦守捉使的名頭,但名頭不代表實力,縱然得聞其奪下了壽州,但是這也不代表什麼,他不認為這淮右就能成就大業。
“看樣子羅大人還是覺得蔡州更值得一顧?”王邈笑了起來,“沒錯,蔡州實力不俗,某也在蔡州呆了一個月,但蔡州恐怕非你我這等外人所能久居,袁氏更看重其本家之人,最起碼也當是蔡州人。”
雖然只是簡單兩句話,羅鄴就明白了其中含義,心中也是暗歎。
這也是應有之意,像袁氏這種本身就是蔡州望族,加之還有州中其他大族的擁戴,外來人要想在蔡州軍中出頭,自然就非易事了。
“縱然蔡州不合適,但那江烽又有何德何能,能讓王大人投效?”羅鄴百思不得其解。
“羅大人,江大人雖然寒門庶族出身,但能在一年多時間裡拿下三州之地,且能遊刃有餘的縱橫於淮上,你不覺得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可思議之事麼?”王邈笑著道:“或許羅大人會覺得某是在替自己主君臉上貼金,但是這卻是擺在面前的事實,五倍蟻賊圍城,敗走;無為天王親率大軍來犯,落荒而走;南陽和蔡州虎視一旁,但江大人卻能安之若素,且江大人頗得朝廷信賴,難道這還不值得一顧?”
見羅鄴有些意動,面帶遲疑之色,王邈進一步道:“再說了,若是羅大人願意去淮上,我家主公掃榻以待,屆時若是羅大人真的無意淮右,我家主公也承諾,去留任由。”
羅鄴倒是不在意王邈所說這些,當兵賣命哪裡都差不多,那江烽的確有些能耐,能在這一年多時間打下三州之地,定非等閒之輩,沉吟了一下道:“可我軍家眷親族……?”
“羅大人莫非不知我家主公與大梁交好,麾下諸將大多來自大梁麼?”王邈輕笑道:“想必大梁與劉大人打個招唿,劉大人怕也不會留難吧?更何況南下淮右,對劉大人也算是一件好事吧?”(未完待續。。)
第三十四節 滲透
江烽為壽州窯重新開窯點了第一把火。
隨著火焰升騰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照在江烽發紅的臉龐以及滿足的笑意,似乎也印證著壽州瓷窯即將進入再度復興的階段。
對於江烽來說,壽州瓷窯重建復工實在太重要了,它將成為未來淮右軍發展壯大的兩大支柱之一,除了要將澮壽二州建成淮上糧倉外,壽州瓷窯也要承擔起未來為淮右賺回大筆軍資的重任。
王邈從河朔傳回來的訊息嚇了江烽一大跳。
王邈在信中說雖然尚未徹底敲定,但是能有把握勸說南下淮右的河朔諸軍都已經有五六千人馬了,其中騎軍數量佔到一半以上。
只不過這些騎軍的裝備較為可憐,不但人均只有一匹戰馬,而且像馬槊、橫刀、戰甲這一類作為騎軍必備裝備都基本上是殘缺不齊,要補齊這些戰馬和武器盔甲裝備,耗費不小。
至於說那剩下的幾千步軍,江烽一樣歡迎,河朔來出雄兵,只不過河朔軍在軍紀上一直是個問題,但很大程度還是由於河朔三鎮自身管理訓練的問題。
只要來了淮右,江烽有把握讓這些河朔兵在保持原有桀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