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的方向。
就利用這個機會,宋彪對此也做了一番批評。
帝國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和國際地位,過去的規劃已經很難適應今天的情況,比如在貧富差距上,現在肯定比以前厲害,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狀況逐漸復甦,想要繼續保持帝國的科技領先地位就必須要有更大規模的投入和政策引導。
教育、安全、經濟、醫療……在各個方面,帝國其實都面臨著一個新興的大變革,如果提前做好這方面的改革,帝國就還能平穩的發展,如果不能提前做好這些工作,社會矛盾就會激化,國家發展也會遭遇障礙。
宋彪對此有他的一些看法,首先,他提倡建立一個“中等稅收、中等收入、中等福利”的三個中等國家,繼續推行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普及化,促使帝國更多的偏向於工業國,而不是金融國,中國的人口太多,金融服務國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大部分的就業問題,哪怕是英國也做不到。
所以,中國的目標還是要成為一個領先世界的工業強國,做一個“中等稅收、中等收入、中等福利”的發達國家,而這種三個中等的政策也最有利於工業的發展,稅收、收入、福利越高,對於工業發展的障礙也就越大,反之則容易使國家工業整體水平過於集中在低等工業和基礎輕工業領域。
圍繞著這個目標,帝國必須要有全國公屋計劃和全國性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國家福利的特徵不是高,而是全,對所有人都要平等和全面,但又不過於太高,以免對政府財政造成過於龐大的壓力,反而拖累國家經濟的長期競爭力,使得政府能夠長期保持在中等稅收的國家經濟環境之下。
從唐紹儀內閣時代開啟的175項工業計劃和1540教育計劃,到今日顯然已經是非常不合適了,工業計劃一定要調整,要制定一個新的十年長期工業發展綱領,透過市場政策,而不是政府直接投資來扶持企業的發展。
隨著全國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發展,帝國現在更需要建立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和一大批更為嚴格、高效、優秀的職業院校。
特別是高科技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上,帝國應該建立一個更全面的國家精英人才戰略。
過去中國對海外公費、自費、社會資助留學都是追求量的增長,每年要求派遣一萬人,現在則要追求萬人讀博士的新層次,繼續透過公費、自費、社會資費的方式向海外每年推選數千名博士留學生,保持在海外的萬名博士留學計劃。
宋彪的設想就是啟動一個“萬海博”計劃,不管是本國外派留學生。還是邀請外籍博士來華工作、創業,總體要保持每年一萬名海外博士進入中國工作的幅度,本國博士教育也要進一步加強。讀研讀博的經費還是由國家出資一半、貸款一半,本科、高專教育需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助學貸款,中等專科則繼續保持義務制免費教育。
在科研領域,201工程還是要繼續擴大規模。要對企業科研給予稅收扶持和政策扶持,要給予專項資金貸款,要透過建立新的工業計劃。同201工程相互緊密配合,相互保障工業和科技的共同進步。
宋彪的想法屬於比較浪漫主義的,不一定就真的可行,即便他這樣的計劃都透過了,內閣如何規劃和執行也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他也並不要求顧維鈞總理都按照他的設想來推進。
他當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對國內現有的問題仔細推敲之後提出的建議,何況他畢竟是皇帝,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廢除現任內閣。
顧維鈞很是慎重的一直都在仔細聆聽,其實這些建議對他啟發很大。也似乎是給他指明瞭方向,他肯定是一個很優秀的外交官,但作為總理大臣還是缺乏自己的一種獨特的執政思路。
他只是覺得皇上的這番建議過於恢弘,真要事無鉅細的都辦妥辦實在,難度實在太大,回想當年,似乎也就是唐紹儀內閣開啟過這樣恢弘的大局面,但那是百廢待興之時,不得不這麼做,國家從上至下也是齊心合力。
這時,中央軍事情報部的總長章駿已經到了宣政園,正在等待皇帝的接見,住在通州的蔣雁行也在路上,半個小時後就能抵達。
宋彪這就起身同顧維鈞做最後的叮囑道:“維鈞啊,身為帝國的總理大臣應當要有一種開拓萬里江山的大氣魄,古之以來,身為名相者皆以改革稱著於世。你是中國之總理,而不是法國、日本那種小國之總理,你要治理的不僅是一箇中國,也是半個亞洲,甚至是一個亞洲和半個世界,你當要有那種氣吞萬里的氣魄方能對得起你的機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