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
出乎眾人預料,見二人率兵來攻,虎牢關上西涼兵不僅沒有反擊,反而一鬨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關下,向雲、曹操彼此對視一眼,眼中沒有太多意外,一副果然如此之態。
無人反抗,聯軍很快奪下虎牢關,開啟關門。
關外,各路準備看好戲的諸侯們頓時傻了眼,打死他們也未料到,虎牢關竟真的如此輕易被奪了下來?而這個功勞,他們竟是拱手讓人,親眼看著曹操、向雲二人拿去,而自己?還傻傻的準備看人家笑話?這到底是誰看誰笑話?
念此,眾人不禁深感後悔,悔不當初啊。
眾人如何後悔,向雲管不了,他此刻考慮的是,按照記載,董卓撤出虎牢關,必然是已決定遷都長安,因此,此刻又有兩條路擺在向雲面前。
一按兵不動,坐看大局發展,這樣做的好處是能盡最大努力儲存實力,並保持歷史原樣,自己未卜先知能力也能持久一些;二則是選擇追擊董卓,但如此做,定會遭遇董卓的伏兵,而後損兵折將,甚至是傷筋動骨,當然,這麼做也有好處,如果追擊成功,不僅可斬殺董卓,還可贏得大量財物,以及聲望,即便失敗,也能得到一個忠君愛國的美名,為自己以後圖謀天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這兩個選擇上,向雲陷入掙扎之中,到底是將士的性命重要?還是財物名聲更重要?選第一條可以保證沒有損失,但也得不到太多;選第二條,利益與危險並存,一旦成功,利益是巨大的,然一旦失敗,代價也不小。
所謂禍福相依,富貴險中求,不外乎就是這個道理。
……
拋開向雲如何考慮不談,就在各路聯軍入駐虎牢時,董卓已星夜率西涼大軍回到洛陽,召集朝臣,商議遷都之事。
遷都一事,在朝堂之上,董卓遭到了很多大臣反對,其中,司徒楊彪便是之一。
楊彪道:“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