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舉行一些基本儀式後,大軍出征。
徐榮、趙翔率騎兵為先鋒,向雲坐鎮中軍,大軍開拔。
……
在向雲走後不下幾日,吳郡太守孫堅,率江東兵一萬趕到長沙。
話說孫堅與向雲爭奪長沙討伐失敗後,正巧遇到吳郡異族猖獗,便以討伐為由,向何進要了一個吳郡太守,帶著一眾家將匆匆而去。
在曹操、袁紹大軍討董義旗後,孫堅這個喜歡湊熱鬧之人自然不會錯過,便帶著本部趕來。
途中,孫堅路過漢壽,對荊州牧王睿要兵糧,說是要去會盟討賊,王睿不肯,讓孫堅去武陵太守曹寅處討要,孫堅聞言便向武陵趕去。
武陵太守曹寅與王睿素有恩怨,得知孫堅受王睿指示竟前來要糧,曹寅大驚,在手下出計下,派人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訴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其處死。
孫堅領受檄文,並未懷疑,當即起兵前往漢壽,王睿得知大驚,吞金而死。
孫堅取得錢糧,往陳留而去。
而後,董卓代朝廷封漢室宗親劉表,為荊州牧。
因一路上盜賊四起,加上袁術屯兵魯陽,封鎖了道路,劉表不得不無奈匿名而行,單騎入荊州,進入宜城,靠著蔡氏蔡瑁、蒯家兩兄弟蒯越、蒯良二人輔助,上任荊州牧,屯兵襄陽。
……
初平元年,陳留酸棗,十八路諸侯齊聚,共討董卓。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吳郡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宜城侯長沙太守向雲。
若加上發起矯詔的曹操,各路諸侯應該算是十九鎮。
各路諸侯軍馬,人數不等,大者三四萬,小者一二萬,各領文武官員,投酸棗而來。
……
ps:求支援,求訂閱,各位少俠。
第一百五十章 盟主之爭
話說向雲,率一萬大軍一路跋山涉水,於半月後趕到陳留酸棗,此時,除個別較遠諸侯一萬,基本已大致到齊。
此刻的陳留酸棗,已被十餘路大軍所充斥,在會盟地點,更是高建高臺、校場,騰出地方給前來會盟的諸侯紮營。
十八路諸侯,所聚集的兵馬,所安之營地,便有二百餘里,連綿不絕,人聲鼎沸。
向雲士卒雖只有一萬兵馬,乃各路諸侯之中除曹操外最少的,然向雲成名已久,以能征善戰而聞名,其麾下將士,皆乃精兵,況且在各路諸侯中,向雲的爵位、身份皆算中上,故而,在向雲大軍剛到酸棗之時,各路諸侯皆有出面相迎。
“哈哈…向將軍親至,何愁董賊不滅。”向雲剛到,聲望最高的渤海太守袁紹便率眾人迎出,隔得老遠,便是開懷大笑。
然而,向雲卻能敏銳的從袁紹目光中發現,在袁紹目光深處,閃過一絲忌憚、擔憂。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因而有四世三公之稱。
對此,向雲心中有數,微微一笑,拱手迎上見禮道:“本初四世三公,雲區區一長沙太守,何須本初親身相迎。”向雲此話,亦是在抬高袁紹,也是向袁紹表明自身態度。
說完,向雲又與袁紹身後諸位將領一一見禮。
所謂禮多人不怪,這個道理,向雲自是明白。
果然,見向雲禮數周到,眾人及袁紹臉上皆有善色。
“哼,汝即知本初乃四世三公,為何不知某?”就當此時,場中一聲不太和諧的冷哼傳來。
向雲轉頭一看,說話之人卻是一身著甲胃,身材高大,面色陰鬱的中年男子。
向雲劍眉微皺:“敢問這位將軍乃何人?”
中年神色頗為傲慢:“某乃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是也。”袁術也是因剛才向雲言袁紹四世三公,卻未言他,心中惱火,按理說,袁術才是袁氏嫡子,但因家族比較欣賞袁紹的緣故,故此,袁紹這個庶子在袁家的地位,反而比袁術更受歡迎。
袁術,字公路,袁紹族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