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個解釋,幼常。”
諸葛亮面色平靜,語氣溫和,但從他輕輕的叩擊桌面的動作來看,他顯然並沒有那麼平靜。
諸葛亮對內一直是以溫和著稱,屬於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哪怕李嚴毀掉了第三次北伐,他也僅僅是將其流放而不是處決。
所以,讓這麼一個溫和主義的丞相接受馬謖這種削弱關東的方式,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對此,馬謖心知肚明,但他還是打算解釋一下。
“丞相,此次攻克濡須塢完全是意外之喜,根本不在最開始的戰略部署裡。”馬謖一臉正色,煞有其事的向諸葛亮解釋道。
“正因為如此,我軍根本沒有做好南渡長江的準備。從戰略到戰術一點準備沒有,貿然南下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用您的話說就是,我現在好歹是大將軍,是決定三軍命運的人。面對如此局勢,我也不得不謹慎考慮……”
“如果你再不老實交代,我現在就抽你。”諸葛亮面無表情的說道,直接打斷了馬謖的發揮。
這點話用來糊弄底下那幫人還行,想糊弄諸葛亮就太天真了。甚至連諸葛瞻都能感覺出來不對勁,諸葛亮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被諸葛亮這麼一點,馬謖這才訕訕的停止了了扯淡。沉默了一會之後,老老實實的交代道,
“好吧,丞相不瞞您說……這一次某最開始的目標,確實是為了消耗關東豪族的力量。打算讓他們與江東勢力火拼,以此來達到雙贏的……”
“你接著說,我在聽。”諸葛亮點了點頭,撫摸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拿起來的雞毛禪子道。
“咳咳……不過我沒想到吳軍戰鬥力如此拉胯,濡須塢沒撐多久就淪陷了。”
“不過雖然這個時候看似是伐吳的最佳時機,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馬謖將幾份前線的戰報交到了諸葛亮手上,並以此給諸葛亮了一個合理的結論。
“江東勢力錯綜複雜,而且處於長江以南,極其適合割據。而江東又盛產投降派,若是過早向南推進,就可能出現向關東一樣的一口氣鯨吞的情況。”
“這樣一來,江東的問題可就更復雜了。這要是在跟關東勢力聯合起來,很可能動搖大漢在關東的統治。”
“而且,丞相肯定也不想看到我再次不看身份的血洗一遍揚州。所以為了大漢考慮,此刻也確實不是滅吳的好時機。”
馬謖勉強給出了理由,總算聽起來還有點道理。為此諸葛亮面色緩和了幾分,但是還是點了點馬謖的軍令狀,意思非常明顯。
戰前你可是說的這次目標是滅吳的,軍令狀都寫下來了。結果現在你告訴我,從一開始戰略部署裡面就沒有滅吳?
消遣我呢?
對此馬謖有些尷尬,他最終給出的解釋就是為了迷惑北邊的曹魏。
在馬謖盡力解釋完之後,諸葛亮這才忍不住輕輕的嘆息了一聲。顯然馬謖解釋有道理,但諸葛亮也不是白痴,他也清楚馬謖的核心想法。
“幼常啊,我能理解你打算儘快解決關東問題。我也能明白你的著急,但是……不管怎麼說,關東也是咱大漢的子民啊!”
“哪怕他們中間有不服朝廷,那也只是咱們內部的事情。更何況我又不是處理不了,你為何一定要用如此激進的行動呢?”
誠然,諸葛亮有些時候手段也比較激進。但只要有一點回旋的餘地,諸葛亮就不願意實行如此過激的動作。
都是大漢的子民,而且已經歸附朝廷了。有什麼事情不是溫和的內部整改解決不了的?
所以諸葛亮對馬謖這一次的行動很不滿意,甚至有些憤怒了。
馬謖對此保持了沉默,並沒有給出回覆。並非因為理虧,而是單純的理念不同無法爭辯罷了。
諸葛亮也清楚馬謖頑固,見馬謖這一副態度,也只能搖了搖頭。
“罷了,我說服不了伱,你一向如此堅定自己的想法……不過下一次南征江東,我會親自下場,不能再讓你這麼胡鬧下去了。”
“丞相要再度親征江東?”對於諸葛亮的話,馬謖頓時一怔,下意識的開口道。
“不然呢,我再不下場,關東還要再因為這個鬥爭死多少人?”諸葛亮輕輕的搖了搖頭,看上去有些無奈。
馬謖是激進派的代表,但不代表激進派只有他一個人。相反,現在朝廷有不少人是樂於看到馬謖用這樣的手段削弱關東勢力。
所以他必須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