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運河論(1 / 2)

“將軍,建業那邊不出所料開始內亂了。不管是淮泗派還是本土派,現在都開始人人自危,江東的政治向心力已經快要崩了。”

鄧艾把江東的情報送到了馬謖的手上,看上去心情很不錯。

在此之前,江東內部派系一直被孫權制衡的非常穩定。淮泗派官員與本土派官員在內部對峙之中一直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以此維持著江東僅有的政治向心力。

但因為諸葛恪突然兵變,淮泗派與本土派的矛盾驟然激化了。本土派擔心淮泗派提前通敵,淮泗派害怕被牽連,整個江東已經是人人自危了。

在此基礎上,兩淮前線已經收到好幾條東吳大族的投誠信了。其中淮泗派本土派都有,孫權辛苦制衡幾十年的心血算是全白費了。

“從中甄別出淮泗出身的官員,其餘的扔了就行。”

雖然因為機緣巧合之下,伐吳的形勢一下子好了不少。但馬謖依然十分冷靜的選擇了甄別投降派系,以此最好戰後清算的準備。

季漢和東吳之間的仇恨,可比與曹魏的仇恨大多了。不僅先帝因東吳而死,而且季漢當時的年青一代基本全毀在了夷陵大火之中。

如此血海深仇,自然不是一言兩語就能了結的。所以就算馬謖不說,朝廷裡也有很多人卯足了勁打算好好算算賬了。

對於大漢和東吳的那一筆爛賬,鄧艾也很瞭解。於是在這件事上他很默契的閉上了嘴,老老實實的按照馬謖的吩咐開始甄別投誠者。

不過,馬謖雖然願意接受部分江東派系的投誠,不過他並不信任他們。在甄別淮泗投誠的同時,馬謖依然與江東山越做聯絡。

接下來,馬謖的計劃就是老老實實在兩淮屯耕了。畢竟諸葛亮親自發話了,馬謖要是再去故意發起戰事消耗關東勢力可真就要挨抽了。

兩淮屯耕也在馬謖的重新穩下來,開始了走上正軌。

兩淮屯耕主要受限於當地的水利,以及被破壞嚴重的道路情況。尤其是殘破的道路,即便現在也僅有幾條主幹道能用,嚴重拖累兩淮屯耕。

基於這個情況,馬謖開始在農閒時徵發淮北百姓往淮南大修基建。

修築基建,自然是要用朝廷攤派的徭役,命百姓無償前來勞作的。這對於百姓生活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負擔,所以整個季漢都是嚴格約束徭役攤派時間和規模的。

非戰事的情況下,都不允許在農時攤派徭役。而且即便攤派徭役,也不允許搞大規模徵發,儘可能的降低對黔首的壓力。

但是讓馬謖沒想到的是,他這邊徵發百姓的文書剛發出去沒兩天,就有大量良家子主動前來應徵了。僅僅數日時間,兩淮主動前來應徵的百姓遠遠超出預想人數。

沒辦法,兩淮這邊的基建被魏吳兩家嚯嚯的確實太殘破了。這些當地百姓因為這個是深受其害,早已經快要忍無可忍了。

要是馬謖再不注意此事,恐怕兩淮很多宗族就要自己掏錢修路了……

看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前來應徵的黔首超出預想中的兩倍以上,馬謖頓時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看樣子自己擔心徭役勞民的情況,確實是多慮了。

水渠與道路,是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兩項基建之一。前者可以提高耕地的產出與肥力,後者降低了糧秣的損耗。

當然,基建並不僅僅只有這兩條。為了糧秣轉運方便,朝廷還會在各個交通節點上修築糧倉儲存,以此降低糧秣的損耗。

這些自秦漢大一統開始,中原王朝已經幹了無數次了,大部分百姓早已經熟悉流程了。所以在徵發之後甚至不用官府招呼,黔首就知道該幹什麼。

自壽春至合肥,兩淮數萬百姓在官府動員下大舉修繕道路。原本難以支撐需求的兩淮道路,很快就得到了一定的修復。

“看樣子我還是低估了大漢百姓的工作效率與勤勞程度了……”在修繕工程進行之時,馬謖還親自巡視了一番。望著許多不用招呼,自己就熱火朝天開乾的百姓,馬謖不由咂舌道。

“這是正常情況,畢竟這裡是他們的家園。”鄧艾對此倒是還不意外,甚至還嫌棄活幹的太慢了。

“很多百姓世代居住於此,這道路損壞對他們的生活影響也很大。況且應徵徭役朝廷還會提供口糧,大部分良家子都是十分樂意應徵徭役的。”

“可惜了,即便是把兩淮所有的道路恢復至後漢時代的規模,能降低的運輸損耗也是有極限的。”馬謖輕輕的搖了搖頭,望著地圖眉頭緊鎖道。

整個中原水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