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行動將取而代之。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十九世紀是海戰制勝論,而現在當今世界發展主流方向是空戰制勝論,未來肯定是屬於資訊戰的天下。”
畢克強是海軍陸戰隊參謀長,但他絲毫沒有輕視一旁的宋世豪,以海軍特混艦隊作戰參謀長身份帶領一批聯絡軍官前來和登陸作戰艦隊溝通交流的他,在商議完了作戰j計劃之後,曾是國防大學聯合作戰班同期學員的兩人,很自然會聊到共同的話題,尤其是這個話題本身就與這次作戰很有關係。
“可以想象,我軍如果沒有制資訊權和制空權,就不可能有海上和陸地上的主動權。因為,戰爭將所有進步的先進技術都優先用於軍事目的,經歷一定坎坷和阻撓之後,始終會成為軍隊的中堅力量根源,回想當初我軍剛剛接觸資訊化技術裝備時,再想到現在的實戰中已經廣泛滲透開來的現狀,,以及實戰勝利結果所帶來的顯赫證明,都已經很好的證明我軍走數字化、資訊化道路的正確性。”
“雖然現在我們的建設還尚未徹底完成、規模也並不是很大、業已形成的戰鬥力和資訊化技術所蘊含能量之間還有很大差距,新軍事變革所帶來的更多的作戰理念,亟需實戰來檢驗、來證明,但經過精心準備的我們,是時候用必將會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海外戰役的琉球島戰役,來證最終證明我們努力所必須獲得的成功。”
每一次交談都覺得很是對味兒的畢克強,很喜歡和有相同認知的宋世豪交流,尤其是兩人司職於不同軍種,彼此之間因為專業範圍不同,反而因有不同出發點和考慮角度,顯得有更多的意見可以交流、可以探討,雖然整套琉球群島戰役計劃並不是由兩人參與完成,但他們的許多意見也都包含在計劃之內。
本次作戰計劃,是共和國海軍首次承擔的共和國一體化作戰理念的實戰構想,本次戰役參戰主體以海軍的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特混艦隊為主,海軍岸基航空兵、空軍、陸軍也都有很重要戲份的為輔,計劃始終貫穿一個核心思想——“一體化、聯合化”。
按照戰役先期構思,計劃擬定為共和國以多維化德空間一體作戰,完成琉球群島攻佔併成功阻截日本本土來自海洋和天空的干擾因素,所以本次作戰首先強調的是立體化、全方位的偵查和監視,甚至是透視陸海空戰場,充分發揮共和國在軍事偵查和監視的能力,從太空、天空、海上、水下、電磁等領域實施偵查。;
為此,作為掌控著共和國天基力量的第二炮兵部隊為海軍調動了兩顆光學成像衛星、一顆雷達衛星、一顆電子偵查衛星、兩顆海洋監視衛星、兩顆氣象衛星、一顆測繪衛星和十顆通訊衛星。
光學成像衛星和雷達衛星,用於從太空直接監視日軍的兵力部署、調整動向、物資集散、重要軍事目標偵查。光學成像衛星,影象的最佳地面解析度達到0。15米的它們,調整到合理軌道後能夠每隔97分鐘就飛過戰區一次,可將獲取的情報資訊實時傳回地面,也就是說它們能讓共和國獲取戰區最新衛星影象的時間定格為1。5個小時。
雷達衛星實際全稱是合成孔徑雷達掃描成像偵查衛星,不受大氣影響的它可以做到24小時不間斷工作,完成對戰區地表和地下目標的資訊獲取,比如陸地上的敵人固定工事、大型武器比如火炮和戰車等,地下的倉庫、掩體等。
而電子偵查衛星,與屆時作戰部隊所派出的電子偵察機、岸基固定電子偵查站、海軍電子間諜船等配合,形成立體化的電子偵查情報體系,完成對日軍無線電通訊、雷達等電磁頻譜活動規律捕獲,,確定其大小電子裝置所處的精確位置、訊號特徵、作用距離等,以利於之後部隊利用日軍電子裝置漏洞、實施電子干擾,甚至是主動消滅日軍電子裝置而奪取戰場制電磁權做好準備。
能監視陸地目標的海洋監視衛星,其最大功用自然是對日軍海上目標進行嚴密監視,當前日本只剩下一支戰列艦打擊艦隊,能夠透過目標成像和截獲艦艇雷達、通訊以及其他無線電裝置所發出訊號,進而完成綜合處理,實現對海面艦艇船舶的探測與跟蹤的海洋監視衛星,日本的這個安裝了比較落後對海雷達的戰列艦艦隊,除非一直隱藏於黑夜且保持絕對的無線電靜默,或者是白天也在海洋上保持無線電靜默且高速機動,否則很難逃過這種衛星的監視。
之所以要調集兩顆這種昂貴得很的衛星,是因為這種衛星還能用於對海岸地勢、海平面升降變化、海洋溫度、颱風形成和風力動向、對海流和洋流方向等進行測定,可為航行在大海或大洋上的己方艦船提供航行活動以及登陸岸灘預測與選擇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