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的軍事領域滲透,加強對共和國武器裝備的情報蒐集力度,也就是在向著世界最先進軍事工業“學習”,但長期以來毫無所獲,即便有所收穫也都用不上,因為拿回來的東西根本無法轉化成為實物,畢竟日本工業和共和國的不是一個級別。
究其原因,其實只有兩個方面,就是日本工業實力和軍事認識的全面落後。
在工業上,近代以來評論一個國家是否為工業強國最大的標誌就是鋼鐵產量,共和國的鋼鐵年產量是以億噸為單位,而日本始終掙扎在五千萬噸左右,這樣一個弱小的產量還要滿足其昭和天皇澎湃的大國壯志,尤其是根本無法徹底滿足的海軍情懷,又要照顧到陸軍和航空兵的發展,這顯然是不夠的。
坦克,也就是一種變了形的汽車而已,如果一個國家連汽車都造不好,甚至是連拖拉機都夠嗆,那麼坦克這種高技術整合化東西,就算是勉強做出來了,質量肯定也是不盡如人意。而日本顯然非常符合這種情況,汽車產業從20年代初就成為中國人的絕對領地,連一向強勢的歐美國家也無法插足其中,可以說日本十年時間之內的所有汽車產量,還不如共和國規模不大的民營汽車企業一年產量,而那些動輒以百萬輛計算年產量的大型汽車企業,日本就更是望塵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