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當初逼迫沙皇下臺的就是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們。當然,他們還有更多的不需要,只要能威脅到封建統治地位的東西,他們統統不需要,要是能一口氣倒退三百年,那就更符合他們的意願。
然而,好運不長、命途多舛,金融危機的旋風颳遍了整個世界,長期以來以農業大國、資源輸出大國自居的俄國日子漸漸不好過了,代表社會最高利益階層的統治者們,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面對全球緊縮的礦產資源和農牧產品需求,俄國境內的社會生產日漸凋零。眼見快不行的時候,美國號召全世界的十大國齊聚一堂共商大事,俄國派出了一位特命全權大使參加大會,同時還首次向中國進口一大批現代化武器以更新其精銳部隊的常規裝備。
為何如此?答案很簡單,出於鎮壓可能出現的民變,被皇家牢牢掌握的精銳俄軍,需要淘汰掉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武器裝備。在獲悉全世界都在發展空中力量、裝甲力量之下,俄**方找到了中國,安安穩穩發展了二十多年的沙皇還是挺有錢的,一口氣就向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訂購了五十萬支一八式自動步槍、五萬挺一八式班用輕機槍以及一萬三千挺重機槍,彈藥更是以億發為單位衡量,這些槍子彈藥當然不是中**隊用過的。
最重要的是,俄軍獲得了中央高層的同意,訂購到了一批中國陸軍輪換下來,準備進行現代化改裝的裝甲車輛。
共和國陸軍本打算在四零年,開始為全軍更換新一代的武器裝備,小口徑無託突擊步槍將取代一八式自動步槍、新型主戰坦克和裝甲車系列將取代二二系列……可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共和國的財政預算之軍費開支大大降低,沒有錢的陸軍只好將現役武器進行升級改造。
大量裝備於中國陸軍的二二式主戰坦克,原計劃是在三九年年底完成全軍部隊現役坦克的升級改造,在俄軍表露訂購意願的時候,恰恰還有不少坦克未進行升級改裝,北方工業集團公司裡還囤積有部分未升級的步戰車和裝甲運輸車。
有人願意購買使用過不少時間的舊車,陸軍當然滿心歡喜,很快答應了北方工業集團公司的請求,那就是由該企業出面將這些坦克簡單修理、檢查之後賣給俄軍,獲得的收入全部由該企業支配,而軍隊得到的將是同等數量的新型裝甲車輛。
看上去,好像是北方工業吃虧了,可事實上俄軍出價不低,一輛二二式主戰坦克連同一百枚各型炮彈和部分零部件,俄軍給出的單價是兩萬七千美金。北方工業出售給俄軍兩百二十四輛坦克、三百零七輛步戰車、一百二十輛裝甲運輸車,還有一定數目的自行火炮、裝甲救護車等車輛,北方工業完全可以在這個單子上大賺一筆,然後把同等數目和型別的新型裝甲車輛交付中**隊使用,既向軍方再次推薦了自己的新產品,也進一步淬鍊了其武器生產線,況且他們還能賺上一筆。
加上俄軍向中國一航集團訂購的兩百架戰鬥機、一百二十架俯衝式轟炸機,以及三十二架運輸機,這些看似已經在中國嚴重過時的武器裝備卻成了俄軍眼裡的香餑餑,一口氣買下如此多的戰機自然還需要大量的武器彈藥、維修器具和備用零部件,甚至一航還答應為俄軍培養其飛行員和地勤技師。
猶如暴發戶一般的俄軍,碰上了急需生產訂單的中**工企業,那好比干柴碰上了烈火。於是乎,這次締造了繼歐洲大戰之後,世界軍火交易第一大單的就誕生在中俄兩國之間,總價將近三億美金的夢幻訂單成為現實。;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首屆珠海航展的時候,中國航空企業一口氣拿下了近十億美金的超級大訂單,在世人眼中是傳統強國的西方國家紛紛向中國訂購飛機,不管規模如何已經夠令人振奮,但十億美金的恐怖數字砸下來,不少人還是頭暈眼花了好些年。
而就在中**工企業們強強改組之後,當初的十億訂單也成為過去,期盼多年的大訂單再次垂落在中國人的肩上,而這一次締造這個幸運的就是多年未在國際舞臺上顯山露水的俄國,相比於首屆珠海航展的近九百架飛機,俄**方一出手便拿下了四百餘架飛機,這樣的大手筆還不僅僅是對航空武器的需求上,其在陸軍常規武器裝備的訂購量也讓人驚歎。
從1938年2月份簽訂訂單,一直到8月份,共和國的東北、西南等地區軍工企業都是忙忙碌碌的,飛機的交付倒好辦,直接讓俄國的飛行員在中國空軍的護航下駕駛飛機飛回去便可,其餘裝備再透過鐵路運輸便是。而陸軍武器的運輸交付可就不簡單了,本來俄國訂購的東西就是被中國陸軍折騰多年的“老傢伙”,北方工業不得不對很多車輛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