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經過開封和周口後直抵北京不是挺好嗎?而且這兩個地區可都是很重要的城市,工商業發達、人口密集…”宋陽平提出了一個考察隊員們曾經的問題,不過隨著考察的而結束這一切的因果都明晰了。
周口是河南四大名鎮之一,是豫東最大的商品、貨物貿易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滿清時期,周口還是聞名全國的軍事重鎮。曾國藩上書建議過清廷,指出江蘇徐州、山東濟寧、安徽臨淮、河南周口,這四處駐兵的重要性,特別是周口,它是豫東和京師的門戶
從明代中期以來,周口就是一個水旱碼頭。從漢口到周口,從周口到開封,更是一條通往北京的老官道,而且從開封出發至安陽後抵達北京,也是一條最佳、最直的線路,但京漢鐵路就是沒有透過這裡。取代周口的漯河,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小土寨,土名兒叫做漯河灣,經濟實力弱人口不過幾千人,完全沒有修築一條鐵路的價值,之於為什麼會棄周口而擇漯河,袁世凱是個關鍵人物。
1901年,前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接任直隸總督之時,也是京漢鐵路全線復工的時候。盛宣懷雖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督辦,但在京漢鐵路的修建過程中,為了協調行政管理,前清政府規定京漢鐵路的北段由袁世凱監修,南段則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監修。大權在握的袁世凱,如果想讓京漢線走周口的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為什麼袁世凱不主張鐵路從家門口過呢?袁世凱有自己的想法。加上袁世凱還是權勢顯赫的1總督兼北洋大臣,如果袁世凱對鐵路的修建方案提出修改意見,盛宣懷只能遵從。;
在袁世凱看來,盧溝橋到保定鐵路沿線修建了不少天主教堂,這一段是義和團運動最激烈的地區。義和團在抗擊外國侵略者的同時,焚燒教堂、拆毀鐵路。這給鎮壓義和團的袁世凱留下鐵路沿線不安全的印象。而且他認為,鐵路從周口經過,離他的老家項城太近,打起仗來易遭兵匪之患,百里之內不得安寧。
所以為了家鄉的安全,他建議鐵路西移一百多里地。鐵路督辦和工程師只好照辦,結果就是京漢鐵路從周口西邊的漯河經過,造就了一個小寨子到小城市的蛻變。而且由於技術和資金雙困窘的緣故,開封一帶的黃河是著名的懸河,被稱為黃河的豆腐腰,如果選擇從開封建橋,不但建橋投資大,建成後的風險也非常大,所以張之洞又給京漢鐵路改了一筆,將鐵路從鄭州經過,一條鐵路經過兩個人的改動便鑄就了兩個地區的發展崛起,一個漯河、一個鄭州!
“目前的工作重點是整理調查資料,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出來。當然我指的是工程方面,至於其他的,會有相關部門去處理!我省非常支援諸位的工作,也希望各位能儘快完成計劃案…”宋陽平是聽不懂太多技術方面東西的,他所知道的就是這平漢鐵路當前是不能斷、將來是必須要改,否則自治區的鐵路網不與平漢鐵路相銜接,這往後走麻煩可就大了。
1927年8月的自治區強拆租界、廢除列強各種特權一事,之後英國艦隊和自治區的人民軍展開了對峙,很快雙方回到談判桌上以和平的對話方式解決矛盾,當然英國方面其實並不需要什麼特權之類的東西,他們在乎的是長江流域是否還能對他們開放,廣袤的中國市場是否就此會對英國封閉,至於什麼遵守自治區方面的法律法規,這些方面就不是該他們考慮的事情。
自治區方面考慮的就是務必讓中國回到和列強的同等地位,雖說不能在國際事務上長袖善舞,但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是得自己做主。就像後世的改革開放一樣,列強們可以在自治區開工設廠創辦公司企業,但前提條件必須是遵守自治區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在自治區不會再有什麼領事裁判權之類的東西,反過來自治區還可以給予外國企事業一定的優惠。
雙方的談判至1918年1月初才算是正式達成協議,人民自治政府和英國簽訂了一份互惠互利協議,談判中介美國和法國也在協議上簽字。該協議是自治區首次和列強達成的有效力法律檔案,協議確定了列強廢止在自治區範圍內的特權和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允許各國公民個人、公司團體在自治區從事商業貿易、觀光旅遊等,同時任何人都務必遵守自治區的法律和政策。
可以說表面上看來自治區是虧大了,就因為一個漢口租界一事,自治區把整個沿江城市都開放出來,偌大的自治區彷彿要迎來外國商品的大規模傾銷,這勢必要給自治區的工商業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但事實並不這樣。
一直以來自治區出口歐美地區的商品,從服裝首飾、食品糖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