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大鐵盒子,就是所謂的計算機,是二十一世紀超級網蟲的他還真沒見過這麼原始的計算機,高大而且威猛!
“每秒鐘能夠處理五千條字元!相當恐怖的一個數字,但理論研究證明,計算機會有更快的速度,會有更多難以置信的東西誕生於科研人員之手,如果真的哪天實現了每秒鐘百萬次或者千萬次乃至億次,估計連他們自己都會懷疑這一切是不是做夢!”
“那你們那會兒的計算機的速度咋樣呢?”張雨生說到這兒,看了看周圍並沒有什麼人,大家都在忙碌於自己的事務,都沒來過問這倆人的四處閒逛。“大學那會兒,我的那臺電腦可已經是雙核的了,速度非常不錯!”
“你不是玩過嗎?反正就是和你們使用的傳統矽晶片計算機不同。光腦是用光束代替電子進行計算和儲存。也就是說,它以不同波長的光代表不同的資料,以大量的透鏡、稜鏡和反射鏡將資料從一個晶片傳送到另一個晶片。可以說,光腦是利用奈米電漿子元件作為核心來製造,透過光訊號來進行資訊運算的,載體不同於雙核電腦的電子,光腦用的是光。每秒在千億次以上,而且還不怎麼耗電!”
“千億?我的天,那是啥概念?”
張雨生所在的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上的主要大國都在追逐計算機的高速度,雖然國家計算機實驗室已經實現了每秒千億次,但民間廣泛使用的計算機其處理器運算速度也不過以百萬計算,但即便這樣,也足以滿足人們日常的使用需求了,看電影、上網衝浪、做文件什麼的,都能滿足,奢望千億次運算速度的計算機,就如同恐怖分子奢求原子彈一樣難以企及。
“什麼概念?大型工程的設計計算都需要每秒運算千億次以上的計算機,否則將繁冗的資料處理都將會對工程工期造成嚴重影響。比如說,比如你們那時候的天氣預報、模擬地殼運動、模擬核武器實驗等等。當然,每秒千億次的運算速度,是標誌著能否進入到人機互動智慧時代的最低門檻,不過咱們已經到了這個世界,也就不要有那個念想了!”張宇說著,指了指實驗室裡那臺每秒以千次計的計算機,要到達千億次,得再給它添上九個零。
“可惜的是,咱們手裡就只有你那麼一臺光腦,要是有更多一點就好了!可惜的是隻有一臺,更可惜的是,咱們這會兒的計算機還處於原始代!”張雨生說完,接著透過玻璃窗痴痴的看著那臺碩大的電晶體計算機。
組裝技術的進步是始終與計算機的換代相協調的,計算機不斷向小型、微型化發展,也是有組裝技術的進步在做貢獻。所以,之所以能讓這間實驗室的電晶體計算機小於隔壁的電子管計算機,那是因為實驗部門的組裝技術提高了。
電子管計算機中,一個“門”就是一個外掛,然後以焊釘、導線釺焊而成。電晶體計算機,它就可以使每一個外掛可包含若干個“門”,繼而使組裝密度得以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組裝採用單面或雙面印製板,大大利用了有限的機內空間。;
當然,往以後發展,積體電路會將外掛吸收到器件內部,並採用多層印製的外掛板與底板,以及繞接連線工藝,會大大提高組裝密度。當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門陣列應用之後,計算機的微型化便成為可能,讓計算機早日實現大規模使用成為可能。
當然,張雨生的感嘆是有道理的。計算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一樣,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整體進步才能實現整體的飛躍。計算機技術包括很多方面,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算器設計、指令系統與中央處理器的設計、流水線原理及應用、儲存體系等等。這也就要求計算機發展,需要運用很多科學的技術方法和手段並加以綜合,電子工程、應用物理、機械工程、現代通訊技術和數學等務必緊密結合一體,而且從科學理論研究到實驗試製,一直到大規模生產使用,自治區要想玩轉計算機,還很很多方面的技術要有所建樹才行。
電子工程中的脈衝技術、電子計數技術、通訊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都是計算機發展的基礎。應用物理方面的真空電子、磁記錄、光學和鐳射、超導、光導纖維、熱敏與光敏,也都是計算機之中的重要應用。
計算機的硬體裝置,很大程度上有依靠於精密機械的加工製作。尤其是要在一塊晶片上整合萬計的電晶體,沒有這種技術是做不出高速中央處理器的,精密機械的工藝和計量技術,可以說是計算機硬體發展的。
通訊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交流方式極大轉變,依靠計算機結成的網路,人類得以實現資訊資源的快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