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透過許多架次戰機被凌空擊落之前。飛行員們在無線電裡的各種各樣大喊大叫聲,依稀可以知道擊落他們的不是共和國空軍的有人駕駛戰機,更像是一種小型化的高速空對空導彈,畢竟這個東西德國人自己也有研究,v型導彈雖然還暫時只有地對地型號和不太可靠的地對空型號,但他們有了這樣的技術基礎,顯然可以大膽的猜想出,在航空發動機、飛行控制、導航、雷達探測、無線電指令通訊等等方面都要技術高出他們一籌甚至更多的共和國,有理由已經裝備“智慧化”的空射型導彈,以達到在視距之外就發射導彈擊落敵人的目的。
同樣,透過多次的地面雷達站與電子裝置集中地點遭到超精確轟炸,不笨的德國人還分析出共和國空軍所發射的打擊武器,應該是就是尋覓到了這些電子裝置所使用的電磁訊號而實現的準確尋的和攻擊,而在地面部隊裝甲車輛慘遭一次次大屠殺的分析中,他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紅外特徵已經成為共和國先進武器彈藥精確制導攻擊的一個重要利好條件,畢竟被大量凌空擊落的me310高亞音速噴氣式格鬥戰鬥機也因為發動機尾噴口未作任何的技術處理,而有很強的紅外輻射特徵,德軍軍工企業內部就曾有研究人員提出可以利用噴氣式戰機發動機紅外特徵明顯而研發一種專門追蹤這種特徵以實現精確攻擊的武器設計構想,不過受制於電子工業水平太差,導彈的慣性導航都做不好,自主導航顯然更沒轍。
如此這般種種,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德國空軍明顯知道自身裝備是嚴重落後於敵人的了,凱塞林趕來參加此次會議之前,其實就原本有打算飛回柏林參加空軍內部的高階別討論會議的,由空軍司令戈林元帥親自主持的會議討論重點其實就是分析中德空軍之間的技術裝備差距以及如何彌補這種差距,當然至少也要找出一些可行性的辦法來揚長避短,而在此之前,戈林嚴厲下令禁止蘇聯戰場上的德國空軍擅自出動兵力參與空中作戰以及對地支援行動,置身事外忍受罵名也必須恪守,因為就連遠在柏林的戈林都知道,空軍每次強出頭,都等同於讓一批批優秀的德意志青年慷慨赴死,長此以往,德國空軍的軍心還要不要了,哪個飛行員還敢駕機出戰?
所以,對於費爾貝爾的痛罵,作為元帥的凱塞林竟然保持了緘默,他原本可以以侮辱上司為由,當場下令暫停費爾貝爾職務並且將其拘捕的,可他沒有這麼做,這大概就是因為實力不濟,腰板的確硬不起來的緣故吧,反正,凱塞林知道,經此一役,德國陸軍反正上上下下都會對空軍大失所望,眼睜睜看著他們損失慘重卻無動於衷,不被痛恨才怪。
第二九八章 巔峰對決(一)
5月19日夜至20日晨的交鋒,對於交戰雙方而言,似乎都不過是一場熱身賽。賽後,德軍方面做了很深刻的總結,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博克元帥甚至親自主持檢討會議,而共和國方面呢?作為陸軍部隊首戰,中亞戰區司令部也不約而同舉行了一次會議。
得益於發達的通訊技術,中亞戰區的總結會議並未要求所有與會人員必須趕到戰區司令部某個會議室參加會議,而是透過資訊網路在戰區司令部作戰參謀處的統一安排下,無需舟車勞頓長途奔波,需要參加會議的所有將領也都呆在各自的部隊便可參加到此次視訊會議中來。
參加視訊會議的人員並不多,主持會議的是第二集團軍作戰參謀長姚斌少將,做報告總結的是該集團軍第八機步師機步三團團長黎勇武上校,“出席”會議的人員自然有中亞戰區司令薛殿川中將、參謀長胡廣少將等高階將領,外加空軍各部將領,另外還有第二集團軍團級以上軍事幹部,以及第六、十、十一和十三等四個集團軍的代表,他們也都自然是抱著學習態度來“旁聽”的。
此次作戰,準備時間並不長、持續時間也不算太短,整個過程其實在中亞戰區中高階指揮將領及軍官內部,其實都早已經是“人人皆知”,所以黎勇武並不需要贅述作戰的準備過程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冗餘內容,他的報告很簡單,就是總結此次突擊作戰的得與失。
突擊作戰是否成功?答案顯然很明確,是一次極為成功的突擊作戰,在空軍的有力配合下,以第八機步師機步三團為主力的突擊部隊順利的完成了快速突擊作戰,最大突擊縱深達到了54公里,連同空軍所獲戰果在內,至少消滅德軍第十三集團軍共計一萬餘人,幾乎消滅掉了其整整一個步兵師的兵力。而擊毀的敵重灌車輛、火炮等都難以計數。
同豐碩的戰果相比,藉助絕對夜戰技術裝備優勢和有效空中支援的突擊部隊,從突擊作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