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可陳,你都不能以衛道士的姿態全然置身事外,因為,你不是局外人,你也是經濟世界的一分子,你的行為、你的選擇、你的買賣,不僅改變了你自己的生活,也影響了身邊的世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選擇,就沒有譴責;沒有參與,就沒有騙局。

作為成年人,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危機的傷害的確痛徹心扉,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誠實地審視自己,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變成了欺詐的幫兇、危機的受害者?在我看來,原因只有四個字:“輕信”和“漠然”。我們太容易相信金融界和政界高階人士的侃侃而談,以至於對影響我們經濟命運的市場動向和政策變化無動於衷。在很多人眼裡,整個經濟世界就像是舞臺上的佈景,單調乏味、形式固定,我們只是觀眾,既不能改變佈景,也無法與之互動,只能欣賞專業人士在佈景中的各色表演。如若精彩,則鼓掌歡慶;如若蹩腳,則直呼倒彩。僅此而已。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變得“輕信”和“漠然”?因為我們將自己隔離在舞臺之外,心甘情願、畏畏縮縮地扮演著“觀眾”的角色。殊不知,整個經濟世界的大戲,不僅包括舞臺上的一顰一笑,也包括舞臺下的一怔一怒。一個分裂的經濟世界,必然會變成欺詐滋生、風險蘊藏和危機頻發的溫床。

事實上,我們身處的經濟世界,的確是分裂的世界。一邊充斥著衣冠楚楚的專業人士,在高階的圈子內自說自話、我行我素;另一邊則是懵懵懂懂的非專業普通人,在平凡的世界裡悵然失語、且行且憂。

那麼,是誰讓經濟世界分裂成兩邊?在我看來,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專業人士,而是經濟世界本身。換句話說,經濟世界的分裂是內生的。一方面,經濟理論從斯密的原始時代進入瓦爾拉斯的數學時代,學術規範性的提升伴隨著平易性的淡化,作為普通人,你也許可以讀懂科斯藉以獲得諾獎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但你很難搞明白當今一流學術期刊的模型和實證,你也更不太可能有那個閒情雅緻去搞明白;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現代化發展也給自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你可能對GDP、CPI不太陌生,但你很難應對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產品和術語創新。經濟學的科學化和市場的專業化共同作用,在專業人士和普通人之間劃開了一道越來越深的裂痕。

分裂是發展的產物,經濟世界的裂痕漸深幾乎不可避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在我看來,對於金融危機的接連爆發和不斷擴散,專業人士的過失不僅在於自身行為的失慎,更在於彌補專業裂痕方面的乏力。減輕並消除、而並非加重專業性帶來的資訊不對稱,恰是當今經濟金融專業人士們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經濟學從凱恩斯時代進入後凱恩斯時代,學術創新的前沿方向恰是給宏觀經濟理論提供更堅實的微觀基礎,但在經濟知識本身的普及方面,專業世界的微觀基礎卻日顯羸弱。經濟學家唯有用學術正規化在專業圈子內“有所為”才能得到同行們的認可。這種激勵反而讓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傾向於在平凡的世界裡“有所不為”,不願意、甚至不屑於在與非專業人士的溝通上耗費心力。而這,正是專業壁壘越來越高、專業圈子越來越不接地氣、專業性欺詐越來越層出不窮、金融危機越來越頻繁的深層原因。

在我看來,只做“大文章”,不恥、不屑、不為“小文章”,是一個人群的失責,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一個學者的遺憾。作為一個勉強可稱作經濟專業人士的匠人,我不想留下遺憾,我想為彌補經濟世界的裂痕做些事情。於是,我寫了本書,希望能從電影和經濟的切點,為對經濟感興趣的普通人,更輕鬆、更直白、更感性地理解經濟世界開啟一扇窗戶。

開啟電影看經濟,聽上去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並非毫無干係。電影和經濟,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動態看,經濟和電影都是人類行為的過程反映;靜態看,電影和經濟都是人類行為的客觀結果。從專業角度看,經濟和電影都可以是高深莫測的;從非專業角度看,電影和經濟則都可以讓普通人理解,讓普通人有所觸動。

在寫這一系列影觀經濟的“小文章”前,我曾經有過猶豫,作為一個連“豆瓣250”、“IMDB250”都沒看全的純業餘影迷,如此隨意地涉足不熟悉的影評領域,會不會寫出招人恥笑的膚淺文字?於是,我專程買來路易斯賈內梯(LouisGiannetti)的著名教科書《認識電影》,希望能提高些許關於電影的專業素養,但當我看到目錄裡“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動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