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邊式、線條美,你要看懂了這兩項,京戲就好看了。有的人說,我不喜歡京戲,你看他那唱四句慢板,他能唱十分鐘,節奏多慢。生活節奏和藝術節奏沒有同步關係。懂京戲的人,他聽的就是這個慢,就是這十分鐘給你有韻味的感覺,你之所以覺得它慢,是因為你根本不喜歡它那種唱,它再快你也不會喜歡。

在審美活動當中強調感受的作用,和我們一般所說的感官刺激它是一個什麼關係?應該指出,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人的感覺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這個刺激是的確存在的。審美活動也不例外了,藝術作品,或者其他一個美的事物,它之所以能成為審美主題的物件,而且被感知,那就是因為這個作品,這個審美物件,它給了審美主題的感覺器官,給了它一定的刺激。不但如此,而且給刺激的這個東西是個美的形象刺激。所以才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的、情感的愉悅。但是我們要說,這種快感、這種愉悅還談不上審美,更談不上美育,談不上。因為我們根據科學的實驗和觀測,有些動物它也能夠感知聲音的節奏、或者鮮明的色彩。咱們中國不大有了,電影裡經常看見有人在吹簫,同時有條蛇在舞,那蛇就跟著音樂在舞,為什麼?蛇一聽到音樂,它有一種生理快感,它就舞動起來了,有一些鳥看見人穿的好就興奮,比如孔雀開屏,孔雀從來不會對男同志開屏,只對女同志開屏,為什麼?女同志穿得好呀,我走到孔雀那兒,孔雀從來就不理我們。

但是動物這種表現,你不能說是審美,它是一種天然的動物生理反映,而審美是具有高智慧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階的精神活動,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社會性的、歷史性的行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這是一個精采的審美記錄,那麼他描寫這個琵琶曲感受。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是一篇詩化了的審美記錄,它不但寫出了審美心理的複雜豐富,而且還深刻地寫出了審美活動和人,和社會經歷的關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所有的人都受到感悟,因為我們誰都曾經是天涯淪落之人,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白居易和《琵琶行》,因為有身世遭際上的相似,所以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才特別容易溝通交流,所以這是一個完整的審美心理機制的一個記錄、一份材料。

那麼我們用這個名篇來作為參照,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審美離不開感受。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感受上面,如果停留在感官刺激方面,那就根本算不上審美活動。在審美過程當中,和感受緊密聯絡的一個基本心理活動就是理解。它是指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和關係,以逐步加深對於事物的認識。我要認識這個事物,我怎麼加深它,我就把握它的內部,各個區域性的聯絡,它和外部其他事物的聯絡,你把握住了,你就加深了對這個事物的理解。理解有各種不同水平的理解。最高階的理解、最有深度的理解,就是透過抽象思維來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絡,那是最高階的理解。

正因為如此,整個審美過程才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整個審美的主體才有可能逐步深入地來領受這個物件的美學價值、思想價值和認識價值。那麼審美過程中的理解怎麼進行呢?跟一般的一樣,就是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和關係。咱們也可以分兩方面說:一方面就是這個作品內部各個區域性的關係。比如說一幅山水畫,其中畫了山、畫了水、有樹木、有人物,這就是各個區域性,那麼這個欣賞者就要把握區域性和區域性是什麼關係。這個樹是長在山上的,這個水嘛從山上流下來,它就這種關係,它們的位置高低、大小、遠近、筆墨繁簡、色彩濃淡、它的配合和呼應,你都明白了,你就對這幅畫有所理解。

小說、戲劇、電影這些藝術,你把握它內部各個聯絡更重要了。因為你如果不把握這個之間、人與人之間是個什麼關係,人與物之間是什麼關係,人和事之間是什麼關係,如果你不把握,那你根本沒法看懂這個東西。特別是現在的那些小說、電影,它的跳躍性大、時空變化多,很靈活。你要不把握,那你就不知所云了。這是一個聯絡,就是作品內部各個區域性的聯絡。

第二,審美主題要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