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2 / 4)

小說:怪味滄桑 作者:白寒

啊。

當上了“孩子王”的民辦教師,在人格上並不低下。在我們鄉親們眼中,民辦教師也是“朝廷老子”封過的,能夠當上民辦教師的,都是一些有學問的人,乾的是高尚的工作,比他們風颳日頭曬在地裡幹活兒強得多。這些民辦教師出去家訪,在許多學生家裡,還能夠喝到一碗“荷包雞蛋茶”。劉慶立的女人生二胎孩子的時候,女人心疼他,把自己碗裡的紅糖雞蛋撥給他吃,他說啥也不吃這種“荷包蛋”,說自己在學生家裡喝“荷包蛋茶”喝傷了,一聞見“荷包蛋”,就覺得有一股子雞屎味兒。同時,民辦教師在學校裡,除了工資冊子上有較大的差別以外,發備課本子、墨水、蘸筆,每月發一公斤煤油、一條毛巾、一塊“洋鹼”,都與公辦教師是同等的。那時候不抓教學質量,要不然,在這一方面,也一定是同等的。

多種成分教師並存,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公辦、民辦、隊辦和代課教師摻和在一起,分成三六九等,很不好管理。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狀況逐步好轉,每年都要下撥一定的轉正指標,消化掉一批民辦教師。這些民辦教師從此有了盼頭,不僅教學賣力,而且刻苦鑽研知識。縣城高中的教學質量快速上升,顯然與他們的努力分不開。但是,轉正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開始時,人人比照條件,有了資格,才可以參加轉正考試。考上後,還要在縣一級的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兩年,頒發中等師範專業畢業文憑。進修的這兩年,記工齡,然後才能接受國家分配,與剛剛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一道,當上公辦教師。所以,到畢業分配的時候,去教育主管部門參加分配會議的人員,爺是爺孫是孫的,年齡的差距很大。不過,民辦教師轉正的這個特殊群體,畢竟有家事所累,往往分配得離家裡近一些,那些年輕人往往分配到縣城或者鄉鎮工作。

劉慶立上學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學習成績突出的好學生。當上民辦教師後,他一度很滿足。因為當教師了,登門說媒的人比其他年輕人多了幾倍,擇偶的餘地大得多。經過反覆挑揀,他找了一個漂亮一點的老婆,早早地娶了過來。這女人白天在地裡幹活是一把好手,到了晚上,在床上折騰,也是一把好手。往往吃罷晚飯,他女人最煩劉慶立備課改作業,早早地把燈強制性地吹了,要劉慶立陪她睡覺,劉慶立當然也樂意這麼做。那幾年,女人養得白白胖胖的,劉慶立養得黃皮寡瘦的。

是女人都脫不了鬧分家的套套兒,一大家子在一起過,必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劉慶立的女人常常抱怨,沒有辦法補貼自己出了大力的男人,總想分家過小日子。況且劉慶立還有活收入,在一起過,買油買鹽,都要有工資的人掏腰包,肯定吃虧。結婚不到兩年,就鬧分家。於是,這家就分開了,兩口子一連生了三個孩子,把劉慶立的才氣、志氣都生沒有了。男人沒有了這兩種東西,肯定怕老婆。分田到戶後,種地比當民辦教師強,他老婆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上班時到學校裡糊弄一下學生,就得趕緊回到地裡幹活兒。久而久之,把原來上學時學到的東西幾乎全部伴著汗水,輸送給了大地。到時興考試轉正的時候,劉慶立的各種條件綽綽有餘,就是在參加考試時,卷子攤在桌上,“張飛穿針,大眼兒瞪小眼兒”,卷子中的試題都認得他,他卻不認得試題。成績一公佈,離錄取分數線總差一大截子。

轉正(2)

待民辦教師差不多都已經轉正以後,國家處理民辦教師的遺留問題,對這些年齡偏大、教齡很長的民辦教師,一股腦兒全部免試轉了正,劉慶立才時來運轉,吃上了商品糧。當民辦教師時,評職稱的條件比公辦教師寬鬆,已經是小教高階職稱的劉慶立,當上了公辦教師後,上級承認這個職稱,第一個月就領到了厚厚的一沓子人民幣,讓劉慶立激動得流下眼淚,回到家裡,和老婆狠狠地撒了一次歡兒。

不久,我們馬寨小學校長調走了,鄉教辦室派不來人員,宣佈劉慶立當上了校長。他老婆當上了小學的“第一夫人”後,非常驕傲和自豪,動不動就到學校裡指手畫腳,惹得老師們相當討厭。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積極性怎麼能夠高漲起來?於是,放假就成了學校的家常便飯。甚至有的老師把小學生領到地裡,給自己薅草、摘棉花。

是和尚就得撞鐘,是老師就得教學,吃著商品糧,領著工資,不上課實在說不過去。可是這些老師,即使上課,也極不認真。有一次,鄉教辦室的領導下來突擊檢查,發現我們馬寨小學一個老師批改的作文,批語就那麼幾個字:乾淨一點的,批了“很對頭”,中等的批了“對頭”,差勁的作業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