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3 / 4)

小說:怪味滄桑 作者:白寒

河又親自在建校的施工隊伍中,挑選了最好的師傅調劑過來,很快建起了一座兩層建築。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丙豪小學”(2)

這個戲樓的建築結構並不複雜。一樓的前邊是個空屋,後邊是演員們的更衣、化妝間,從這一間的樓梯上去,是戲樓上演員們的臺後活動室,可以用來擺放刀槍劍戟等雜裡咕咚的道具。前邊當然就是演出區了,面積相當大,在小戲臺上演慣的演員們,到了這個戲臺上,猛然覺得活動區域異常寬闊,打十八筋斗也不會掉下去。演出棚的兩個角門兒,右邊的上方寫了“出將”,左邊的上方寫了“入相”,兩個角門兒的前邊分別是鑼鼓傢什兒和絃樂隊。它們的前邊又分別砌了兩堵牆,可以遮掩鑼鼓隊和樂隊。這兩堵牆上寫了兩句對聯:

嘆古往今來春夏秋冬帝王將相變幻無常

息前赴後繼日月星辰才子佳人離合定時

橫批是:

鼓盆而歌

這副對聯是孫丙豪親自起草並撰寫的,沒有人再考察它有無什麼政治含義,只覺得對仗工穩,頗有大氣。

三天大戲是請縣豫劇團來演的,佈景、燈光、道具、中西結合的樂隊,都絕對是我們山裡人沒有見過的。所有的演職人員即使不上妝,與我們老百姓站在一起,你會不費力氣就能分辨出來。演員們曾經到北京搞過文藝匯演,到廣州搞過賺錢的義演,所以,演員們都是吃過“大盤子荊芥”的人。他們到我們這個深山小地方來,覺得這個舞臺相當寒磣。但現在的演出市場很不景氣,況且孫丙豪拿出的演出費用,是在其他處所沒有的。

這樣高檔次的劇團,在我們這一帶演出,尚屬首次。一天兩場戲,方圓幾十裡的人全都趕來了。舞臺下邊人山人海,擁擠不堪。帶動了油饃鍋、包子棚,賣甘蔗的,吹糖人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比當年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次聚會,聲勢浩大得多。捧場的人這麼踴躍,讓演員們感到精神振奮。所以演員們很能夠隨遇而安,遷就自己,在演出時非常賣力。

縣劇團到來後,欒二哥專程趕回來,儼然是一個內行的幫忙人,每天忙前忙後,讓劇團的演員們覺得他非常礙事兒。面對他的熱情,誰也不好意思拒絕他的好意。後來他們到別處演出的時候,沒有了這麼一個熱心腸的人,倒覺得缺了些什麼。

在演出的過程中,臺灣老兵孫丙豪是最忠實的觀眾。村幹部們陪同他,坐在戲臺子下的前排,看完了每一場戲。孫丙豪一邊看戲,一邊產生無盡的感慨。真的是“劇場小天地,天地大劇場”,一個人的一生,就好像在舞臺上演出一樣,悲歡離合,變幻無常。自己過去做夢都沒有想到,竟然兩次迴歸故鄉,了卻一生的夙願。

孫丙豪做完了這一切,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有著一種無比的滿足感。他的思鄉病早就不害了,連最初想把自己的骨灰送回來的念頭,也一下子淡化了許多。

孫丙豪老人把戲樓交給了村裡,劉慶河原打算當做村部,至少開闢成村文化站。孫乃社站出來,提出了質疑。他說,這是孫丙豪投資的,應當屬於私人財產。劉慶河說,這是孫丙豪親自交給他的。孫乃社說,你拿出字據讓我看看。劉慶河當然沒有什麼字據,況且孫乃社畢竟是孫丙豪的堂叔,劉慶河不想得罪他,免得得罪了村裡的財神爺孫丙豪,就與孫乃社達成協議,把戲樓轉交給孫乃社管理。雙方達成口頭協議,戲樓是孫丙豪蓋的,但地皮是國家的,村裡如果應付上級精神文明建設檢查驗收時,這座戲樓,仍然作為村裡的經濟建設專案,孫乃社對此沒有異議。孫乃社老兩口搬了進去,開了一個茶社,既方便了過往行人,每天多多少少還有一些進項。到了春夏之交,孫乃社讓兒子種了菜瓜、甜瓜和西瓜,後來又引進新的品種,種了白蘭瓜、塑膠大棚黃瓜,一年四季都有瓜果銷售,不知不覺賺了不少錢。

孫丙豪在家期間,有一些人聽說他的小兒子在廣東辦廠,就找到他,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打工。孫丙豪說,我老了,管不了這麼多閒事兒,給你們留下地址和電話號碼,你們自己可以去找他,就說是我說的,讓他盡力給你們安排。

在央求孫丙豪帶動子女的這些人中,就有貴亭叔的孫女劉小芬,她的女兒小婭不好好上學,初中畢業後,沒有考上高中。小婭的父親整天跟街上的 痞爛杆子胡混,小婭自己則和街上的一群小 痞爛杆子胡混,一個個好吃懶做,爺兒倆把劉小芬氣得要死,也沒有辦法。聽說孫丙豪要走了,特地備了厚禮,央孫轉對孫丙豪說,讓小婭的表姥太爺把小婭帶走。由於她死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