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這年頭還有什麼反清復明,不過聽說他們是拜三皇。”
有道是距離產生美,反體制的團伙永遠會把矛頭指向當權者。自從大明覆國以後,“反清復明”的口號在民間沒有了必要性,也就不再時髦。不滿現狀的人們秘密結夥時,常常已是在宣傳明室氣數已盡。
呼盧怒道,“拜三皇,這和拜明國有什麼區別,都是要反我大清的江山。”
白山道,“如今他們還在修造一種木軌之路,叫什麼玄黃路,說是可以剋制我們祖先風水,變成漢人天下。”
這些佐領個個都氣得要暴怒跳腳,“關外是我們大清龍興之地,怎能容許這些漢奴胡為?”
白山道,“正是如此,這事輕視不得,需得儘早把他們滅掉,免得成了氣候。”
吉蘭泰臉上卻是一陣陣發燒,這烏柳溝的事情出在自己地面,具體情況還不如這白山大人清楚。果然武學高人一查探訊息,就是與眾不同。
他定了定神,道,“白山大人,你看如何處置?”
白山淡淡道,“你派兩支人馬過去,我伏魔殿這次也帶了十名高手,和你們一起前去剷平烏柳溝。”
伏魔殿在清國地位超然,都是武功高手。雖不能調動各旗人馬,卻能要求各地配合行動。不過這白山並不十分傲慢,用的說法是自己來配合綏中旗兵。
吉蘭泰趕緊道,“既然如此,就讓呼盧和札克丹兩位佐領各帶本部騎兵,聽大人調遣。”
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割節奏
關外之地,雖然名義上歸八旗所有,但旗人自己幾乎不種地,都是僱傭漢人作為佃農。
白山整整等了兩天,呼盧和札克丹才各自把本部的四百騎兵湊齊帶來,不僅皺眉道,“這般疏於操練,若是明國打了過來,那還如何來得及抵擋?”
兩名佐領尷尬道,“白山大人,這次是要進山收割,他們才收拾得慢了些。若是真起了兵事,自然是當日即能集合。”
心下卻想,那駐守明國山海關的官兵,聽說比我們更加不堪,完全不能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