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3 / 4)

小說:易鼎 作者:風雅頌

舊交替,就在於新風,一掃舊日蕪穢,以創清明之世,王上可把這事交給臣辦,看我殺人——凡是冒領賑糧,囤積居奇,盤扣剝削,臣願殺的人頭滾滾,使新革舊,而非是新水入濁泥!”

說到這裡,張攸之語氣越發從容,說著:“荊地新降,大批降官降吏隨用,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哪些可以留用,哪些不可留用,哪些要殺要抄家,正好經此事觀看個清楚。”

刑部尚書胡策也出列,說著:“不僅僅如此,這青黃不接時,最易起騷亂,我軍平定荊北,大體上的確太平了,可暗中劫盜和鬧事的亂源還潛伏在民間,遇到機會就有禍事,昨天臣刑部白虎堂就有眼線密報,盡陽山聚的土匪也青黃不接,要下山劫糧,到底初平,人心還不穩當……”

王弘毅觀看著,只見這些大臣每說一言,就各自帶動著氣運的運轉,朝堂上就風起雲湧,這唇槍舌劍之間,的確是烽煙四起,繁庸複雜。

這還是開國之初,蒸蒸日上,眾臣都有著戮力開墾,眾志成城之意,雖有私意,卻還是公事為重,要是到了日後,不需要多久,十年之後,只怕各有結黨,各有所謀,公私難分,利益碰撞,更是無相無形難以琢磨了。

靜觀朝堂,就連下面白氣根基都在一陣陣浮動,更加不要說紫氣了,這也是新建朝堂,根基沒有深扎的緣故。

這些氣運變化,就是天地萬民眾相。

王弘毅靜觀眾臣爭辯,將一條條要脈梳理,頓時就有了明悟。

這治政之道,就是掌控天地,撥亂反正,抽絲剝繭。

有此明悟,滿月一樣的元神微微波動,放出清光來。

處理政事,就算是明君,也不過是夙興夜寐、矯治時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得道者卻是趁此體會天地至理,運轉陰陽,造化五行。

這治政,就是合道而治天地。

王弘毅默思良久,漸漸殿中沉靜,群臣爭辯,而大權集於主上。

見此,王弘毅令著:“有旨——戶部撥款十萬兩,由江運處購糧。”

“有旨——凡荊州大戶,願獻糧者有賞,不過不加統籌攤派。”

說到這裡,王弘毅微微冷笑,這些大戶,正要透過這事辨別清楚,這也是所謂的站隊了,笑容一現就斂,又說著:“用糧不能直接給,按照蜀中舊例,以工發糧,有修繕衙門、道路、水利者,都可以以糧作酬。”

“傳旨,刑部趁此梳理地方,亂世用重典,凡有血債者嚴加處置,就地斬立決,令各衛圍剿不法幫會和土匪,以清政治。”

王弘毅這些話,一說出口,他自己清晰的看見,字字凝聚出五色氣,運轉不散,而幾乎同時,殿中各中氣運應旨而動,形成洪流。

這就是口含天憲了。

幾乎同時,一絲絲純粹而莫以明之,湧入了滿月元神之中,元神一漲一縮,似是在呼吸,清光越是明亮。

王弘毅浮現出深沉的喜悅。

元神大圓滿,宛然滿月,照耀冥土,這就是龍樹當年的境界,已經號稱“此無相三昧,形如滿月,現佛性體相,廓然虛明”。

有此道行,已經號稱不朽,威加三千世界,可稱大自在,甚至可以開闢國土,就如神佛建立神國和淨土,可是卻對現世(主世界),並無干預之力。

扣除了神話傳說,仔細研究,就會發覺,就算釋迦牟尼、老子、耶穌,也難以直接干預現世。

老子逍遙而遊,出關而去,極是灑脫。

釋迦牟尼坐看釋迦族亡國滅族,而不得救,嘆著:“神通不及業力!”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呼喚:“我父,你為什麼捨棄我?”

自古從無神通能加於現世者。

要是信仰者,自然可以無視這些,有大把的理由可以說明這是恩澤,這是救贖,這是業力,這是規則,這是天意。

可對於修道者證道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道天塹。

這一絲絲純粹而莫以明之,湧入了滿月元神之中,就這瞬間,已經抵得千年之功。

瞬間,王弘毅想了很多,在這個世界上,並無釋迦牟尼、老子、耶穌,但是卻也有類似的人物存在。

可是無論是地球,還是這個主世界,都沒有聖賢能又掌國又成道。

自古帝不證道,證道非帝。

而自己能轉世到主世界,並且掌握大國,實是不可思議的大事,等於行先人所沒有做到的事,得先人不能獲得的大福。

就剛才口含天憲,調理陰陽,運轉氣運,就有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