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2 / 4)

小說:易鼎 作者:風雅頌

轎,別人一律步行入宮,因此宮門步行到朝殿也需要時間,因此必須3點就起床。

“月明立傍御溝橋,半啟拱門未放朝。”

所述就是官員不得不提前到達的情景。

而這時,宮內絕無燈火,理由為消弭火患,百官“戊夜趨朝,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甚至發生過有人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死亡。

為了“夙興夜寐”的名聲,實是可笑。

這使眾臣深以為苦,聽見王弘毅這樣說,無不心中一鬆,頌聲:“千歲!”

“燕制平時無休假,也過苛,上古有五日一休沐(五日一假),有十日休沐,孤就奉行中庸之道,取十日休沐。”

“年假時,眾卿也有自己家事,要團聚,孤也不苛求,不必三十在殿上會宴,今天專門朝會,君臣索性一樂,就二十七殿上賜筵,三品以上可參與,之後初一到十五,都是年關,封印封衙,到十六恢復視事。”

“至於朝會,現在戰時,每日一朝,都辛苦些。”王弘毅含笑環視眾人一眼,臣子忙都躬身謝恩。

王彥就應著:“是,臣這就回去修整休沐法,以推行天下。”

說著,就退了下去。

這事算議完了,只見殿中氣運微不足道的波動片刻,就平息了。

這時,戶部尚書王彥出列,說著:“王上讓我們議過賑災的事,臣已經有了章程,向王上稟告。”

說到這裡,頓時殿下雲氣翻滾,波瀾重重,王弘毅見了,不動聲色,說著:“愛卿可在殿上述事,議一議,看看有什麼難處?”

“是,臣首先說的一條,就是糧食,雖然蜀地太平,又進行了開墾,但是去年搬運一百萬石,實已經是極限,再徵收的話,就會竭澤而漁了。”

王弘毅就看向兵部侍郎,問著:“這一百萬石,現在用在軍糧,還足夠不?”

按制,這是文官擔任,所以是原本的太守裴成炎擔任,這時踏班而出,說著:“軍糧粗細統配,又有著大豆,現有糧七十一萬石,現在供應兵力高達十四萬,只能維持十一個月。雖說到了夏收秋收,又有糧食,但是王上來年要用兵的話,這糧還真不能動。”

王弘毅又看向了王彥:“那假如應對青黃不接的時段,又需要多少糧食?”

“王上,新年後一月到三月,是青黃不接,又需要種子糧種植,蜀地還可自給,荊北臣統計過,由於連綿兵亂,各郡縣糧庫的存糧都幾乎空了,存糧總計只有五十萬石。”

“荊北現在初步統計,新按置的流民有三萬人,他們都是沒有存糧,有的甚至連冬耕都沒有來得及種,必須到明年春天春耕開墾,這就必須到秋天才有糧收。”

“平時每人每日半斤糧,忙時就必須有一斤半,綜合就算一斤吧,這到秋天就要六十萬石。”

“以上還是赤貧安置的流民,一些百姓也青黃不接,需要糧食度到五月,這一算,又要不下四十萬石。”

“王上進取荊南的話,至少還要五十萬石安撫百姓,加起來,就是一百五十萬石。”說到這裡,王彥已經是眉宇深鎖。

這時,虞良博出列,說著:“王上,王大人,到了六月就有夏糧收,而我軍就算用兵荊南成功,也必下半年了,有些糧可以不計,現在這時急迫的,就是到五月底這塊糧,據王大人所說,就要七十萬石。”

王彥淡淡的掃看了虞良博一眼,說著:“的確,到五月只要七十萬,扣除糧庫,還需二十萬石,可事不能這樣算,不能弄的郡縣內一點存糧也沒有,這一旦急迫,遇到大變,發不出糧,立刻就是傾覆大禍,按照臣的想法,這糧庫五十萬石是保命糧,不可輕易動用,臣建議可購糧!”

張攸之這時出列,說著:“荊北各府大戶,家中廣積存糧,不下五十萬石,這也是一大來源。”

吏部尚書李剛這時皺著眉說著:“張大人說的是,只是這樣要開罪所有大戶,荊地初平,人心未附,只怕得不償失。”

頓了一頓,李剛又說著:“這些還都是大略,每縣每鎮每鄉設粥場和發糧,中間自然就有折損,經過層層剋扣,按照舊制,能有一半到百姓口裡,就算很不錯了,因此這裡七十萬石,必須有一百萬石才可用事。”

張攸之冷哼的說著:“哼,治政貴在王霸雜用,一味用仁就是縱容。”

此人轉身向王弘毅行禮:“王上,官場有話說,任憑官清似水,無奈吏滑如油,看似不能根絕貪汙中飽,只是現在不同。”

“鼎器革新之時,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