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人送來了。
晚膳並不算太豐盛,卻十分精潔,一碟黃瓜,一碟香菇,一碟糖醋排骨,滿屋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勾人饞涎欲滴。
張攸之吃了一碗米飯,就在這時,一個低品官員奔了過來,說著:“張大人,朝廷使者帶著聖旨來了。”
張攸之一證,放下了筷子,令:“收拾一下。”
就起身沉吟不語,這時點著十數支蠟燭,燭光輝映,照得裡外通明。
張攸之剎那間就有了決斷,不願再耗時辰詢問,就說著:“派人速去內宮報告主公,如果內宮下錢糧了,就明早稟告。”
張攸之深知厲害,這種涉及外鎮和朝廷的事,都必須透過王弘毅。
這就是人臣的本分。
“諾!”立刻有人應著,去內宮稟告。
“什麼?”王弘毅片刻後知道了訊息,真有些震驚,片刻,站在殿前簷下,望著遠處黑沉沉宮殿群不語。
這時幽暗的樹影在雨中漂動,王弘毅沉思,這朝廷的使者,是誰?
總不會是皇帝的衣帶詔,那就是魏越的意思了,魏越派使者來,有什麼用意。
想了想,自失的一笑,說著:“傳,立刻乘輿。”
這聲音在雨點中顯得分外清晰。
太監答應一聲,就跑了出去傳令,片刻,乘輿就來了,出發到秘文閣。
乘輿被人抬著,一直行到了秘文閣門口,放置下來,早有內侍上前服侍,在攙扶下下得乘輿。
到了秘文閣走廊上,就見得了匆忙趕來的張攸之。
“這朝廷使者,驗明瞭嗎?”
“驗明瞭,正使徐康現在在側殿等候,使者的規格印信儀仗都具備,看樣子不是皇帝所派了。”張攸之有著另一種思路,皺眉挽首沉吟說著:“以金陵現在的情況,皇帝要下私詔,必是密旨衣帶詔之類,斷無周全之理。”
“現在規格印信儀仗都具備,必是魏越所為了。”
“知道聖旨內容沒有?”
“沒有,這點對方很堅持,不過據說是好事。”張攸之頓了一頓,又說著:“我看也是,魏越不可能傻到以為現在聖旨還有效用,不過是不是接見,怎麼辦理,臣只能請主公決斷了。”
王弘毅聽了一時沒說話,站起身來慢慢踱步。
這是王弘毅的習慣了,一旦遇到大事,往往在接見大臣時,都常常徘徊踱步想事情,一旦有了決斷,必倏然止住,果斷裁決。
果然,片刻後,王弘毅在門口站定,說著:“見,怎麼不見,立刻召他過來。”
“諾!”張攸之立刻退出去傳令。
片刻後,張攸之引著一人進來,這是一箇中年官員,身體微胖,穿戴利索,生的又很是精神,一雙小眼睛,很是明亮,不笑帶著三分喜相,是個面容討人的人。
讓人一見,便不由得生出一絲好感來。
這次朝廷派來的使者徐康,算不得魏越的心腹,卻極會來事,早在來益州前,就知道這一趟不是什麼好差使,於是到了益州地界他很會做人,驕橫之態是半點都沒顯露出來。
雖沒見過王弘毅,卻認得人,一進殿,只是拿眼一瞟,就知道中間坐的年輕人就是王弘毅了。
閃了一眼,王弘毅穿著寬袍,一雙黑幽的眸子,顯得清俊,聽聞是隻有二十一歲,卻幾乎打下了蜀地。
徐康受命前來傳旨,也是觀察王弘毅,這一見之下,心中就“格”了一下。
這年輕人帶著微笑,頭戴珠冠,就這個雙手扶膝正襟危坐,就使人感受到了這種威嚴和肅儀,頓時就心想:“是吳王大敵!”
“請徐大人宣讀聖旨吧。”不是在前面的正殿,是在秘書閣,周圍的又都是自己人,王弘毅不怕徐康讀出什麼不利於自己的內容,於是,直接吩咐的說著,連起身也不。
“請蜀國公聽旨吧!”暗暗嘆一口氣,徐康也沒有堅持要王弘毅跪迎,很湊合的站在原地,直接宣讀聖旨。
只要王弘毅接了這道聖旨就成了,其他並不重要,自己也不要尋不自在,甚至尋著殺身之禍。
對於徐康的識時務,王弘毅還算滿意。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蜀國公護國有功,治蜀有方,特封為秦王,賜關中地圖,以輔佐天子,欽此!”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一句話說完了,王弘毅聽了,臉色就變的很古怪。
這道聖旨的內容,是冊封王弘毅為秦王,同時賜下關中地圖。
自古蜀地爭龍,多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