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3 / 4)

小說:易鼎 作者:風雅頌

六郡都建了更卒營,臣親自去看了,訓練的很刻苦,不合格的都淘汰下去,現在二萬兵中,有兵一萬二千算是合格,其它都分配到縣裡當衙役或者廂兵。”

丁虎臣說著:“按照主公的吩咐,殺過人計程車兵,不能隨意解甲歸田,總有個差事。”

說到這裡,虞昭心有慼慼焉,這類殺過人,職業的牙兵,除了打仗什麼也不會,若是放任歸到地方,必是禍端。

丁虎臣又稟著:“按制,現在兵員是五萬二千,這次更卒營集訓補充完畢,全軍是四萬二千,還差一萬補滿。”

王弘毅點了點頭,說著:“先把這些補入軍隊,還有一萬慢慢來……開墾也需要人手啊!”

想了想,又問著:“現在開墾情況怎麼樣?”

王彥雖然是叔父,還欠身說著:“主公,這三個月,只是粗步統計了新得三郡的戶籍和土地,明年春來又要主持分田和開墾,預計全部工作,還需要在秋收時全部完成——主公,東益州可養民二百萬,現在人口荒蕪,才七十萬,有的是地。”

“虞昭,你們禮司,情況怎麼樣?”

“主公,我先建了鑄印局和官衣局,這是鑄造內外官員印信和官服,現在已經基本完成,對於各官的調整和設制,在摸索著情況,一旦完成,臣將請示主公喻令,加以確定,還有,各地推舉和入仕人選,總計一百六十人,主公若是許可,就讓他們入仕,轉到吏司管轄。”

“工司呢?”王弘毅又問著。

李顯起身行禮說著:“紙甲司改成紙甲局,人數已經擴大到三百人,這每年紙甲都可出一萬五,已足軍需。”

“臣請兩事,一就是度量衡,一就是鑄錢,臣已經帶來了母錢,您請觀看。”說著,李顯就拿出一錢來。

拿了這錢,只見這錢黃燦燦明閃閃,當下笑了:“就用這個。”

“主公,可是這錢是銅六鉛四,出的錢金黃,民間自然接受,可以這個出品,只怕朝廷鑄錢賺的不多,民間也會收集這錢熔化了再鑄銅器,只怕以後銅礦銅產不敷使用。”李顯很認真的說著:“以臣愚見,制錢還用遺法,銅五鉛五,成色也不算差,民間來往都方便。”

這是大政,李顯熟知內情,說的很明白。

王弘毅想了想,說著:“銅五鉛五,成色也不算差,卻也顯不出成績,蜀中銅多,用銅六鉛四也不礙事,卻能迅速流通,再說,這和氣數相連,凡盛世太平國運隆昌,制錢的成色就好,分量就重。到了民生凋蔽烽煙四起時候,錢就輕薄,不能單看耗費。”

“蜀中安定,是要多方面,錢就是很大一方面,錢厚實,百姓就安定,外地也很願意和我們交易,這影響的方方面面就大了,我們不能因小失大。”

蜀中多金銀銅,記得地球上,清朝王弘毅朝,還是四川鑄錢為國之重部。

而且,銅錢的問題,困擾著眾朝上千年,實際上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貿易順差。

當大量白銀和黃金流入中土,就可制專門銀元和金元來流通,特別是銀元,這使銅錢的需要大幅度降低。

一個銀元價值一兩,相當於一千錢,事實上一旦進入太平盛世,一個銀元已經可以充當貨幣,並不算太大。

王弘毅心中自然有主張,這些日子他已經摸清楚了這個世界的時代脈絡,這時大概處於地球上宋明之間。

許多穿越者一開始就搞什麼海貿,卻不想想有二大難題。

第一就是航海技術,第二就是想貿易,必須是有著貿易國——三國時和誰去作生意?

現在西秦雖然崩亂,但是西秦大陸列國已經發展出來,因此只要奪下南方,一開發,立刻財源滾滾,宋朝一年有2000萬貫海關收入,現在也不難。

還有一件事,是度量衡,王弘毅卻還是稍微修改了下,原本就是五百克是一斤,卻令十兩一斤,而不是十六兩,又十錢一兩。

現在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王弘毅檢視了下,大概估計這個時代的一尺,就等於35厘米左右,因此就直接三尺一米,多了個“米”出來了。

這是為了他自己的習慣。

李顯小心翼翼稟告的說著:“可是開礦需要眾多人手,主公,現在開墾都來不及,哪有這樣多銅工?”

王弘毅仔細聽著,一笑說著:“所以才要和大家商量西益州的事——張攸之,你說說情況。”

“是,西益州有越山郡和永昌郡二鎮,其中關鍵是永昌鎮,有兵一萬,是西益州重鎮,其藩帥錢慶復剛愎自用,以為一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