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報工作,所以對於這夥人的動向,瞭如指掌。

因此,心生一奇計,具體做法是,派人先到東京洛陽,製造了一個假官司。

這洛陽是當時北周的行政司法首都,六府即冢宰(國務院)、司徒(戶部,即人事、國土部)、宗伯(禮部,即文化部、國家民委)、司馬(掌管軍隊的後勤、訓練的部門,及做為最高軍事法院)、司寇(刑部、監察院,掌管刑獄、糾察)、司空(工部,即建設、水利部)府,皆設定於此。

於是從在洛陽的法院,還有國務院,來了通知,傳這夥鮮卑人中的主要負責人,都叫到洛陽城去,接受封官賞賜,這種意外驚喜,仔細去想,是有些勉強,但如果真是好事,是不應該放過的,大不了走一趟,再說這洛陽又不太遠,只有100多里路,快馬當天可到。

這個官司大概被編造成刑事案件,而案情可能被杜撰成,有關企圖謀反的舉報,經審理的,證明這幾個被傳喚的人,是清白無辜,忠於北周朝遷的,因此讓他們幾個留下來在任職,並給予賞賜。這樣的好處,讓他們全部都留了下來。

………【第三節 主攻(2)】………

鮮卑人中的主要負責人都重利輕友,忘了還在河陽城中過清苦日子的弟兄們,大夥於是就只有散了,那個原先說好的投靠尉遲迥的計劃,也就宣告破產。

韋名將的這個小動作,到是辦成了大事,不僅在於佔了河陽城沒商量,還贏得了時間,等到了七總管之兵趕到。

接下來的,韋總司令就開始發號司令,命令各部,分兵出擊,驍將宇文述,很快掃蕩了幾股在近處乘亂鬧事的亂軍。

然後,征討大軍匯合後,向東進發,來到了永橋鎮(今河南武陟西南)東南。

韋名將以戰略眼光,對目前的情況做出分析,認為打仗應該有所講究,只有爭取殲滅敵人的主力,才算完成任務,先不攻這河陽城,而是繞過這座堅城,直接攻取尉遲迥的老巢鄴城。

但軍進至武陟(今河南省武陟縣西)時,不得不駐紮下來。

因為前面有一大河,擋住了去路。

這條河叫沁水(山西省東南部,黃河的支流)。

而也就在此時,尉遲迥已派其子尉遲憞,率軍10萬,迎面趕來,進抵武德(今河南武陟東南),在沁水東岸佈陣20餘里。

這時沁水暴漲,兩軍只好隔水對峙。

看來都是因為有這條河的緣故,而並非七總管中有人收受了尉遲迥的餉金,故意延緩進攻。

8月17日,高熲到達前線。

高監軍趕得急。不過,在此之前的折騰,所造成的延誤,與他並無干係。

他只能做他現在能做的事。

高監軍命令,架橋。

這個命令是驚人的。

因為沁水急流洶湧,換了現在,也難以做到。

架橋,是為準備發起進攻。

這當然是不用說的,卻玩的是拚命的架勢。

橋竟然架起來了。

對崖的尉遲憞見了,就讓士兵們從上游放下火筏,企圖焚橋。

而高熲則讓人在離橋樁較遠處,構築水中障礙“土狗”,以阻火筏近橋。

這“土狗”,是用竹籠和麻袋等,裝滿沙石,在以木樁加固,頂部露出水面,用以阻攔順流而下的船、筏。由於這東西前銳而高,後闊而低,形狀猶如坐狗,所以名叫“土狗”,這是當時發明的一種水戰軍事武器。

而這種“土狗”的使用,對上面有所質疑的,高熲讓人在湍急的河流上架橋,是不是做得到的問題,可以有所回答的是,當時的架橋方式,有可能是先以“土狗”形成圍堰,再打入木樁,然後再施工架面,而完成的。

這其實也是現在攔河架橋築壩中常用的方法,與我們在電視上見過的三峽大壩的修建,也是隔江分流後,在圍堰中分段施工的情形,如出一轍。

………【第三節 主攻(3)】………

而這尉遲憞,一計不成,又再生一計,所謂情急之下,計從心起,這都是讓新來的這位高監軍給逼的:他把軍隊後撤了對崖的人,眼睛看不見的地方,心想只要對方一上岸,就立刻掩殺過去,對方背水而戰,勢必驚慌失措,弄得好的話,可以逼對方跳河。

背水一戰,是兵家大忌,但以做為讓對方處於絕地的戰法,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結果相反的著名戰例的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之法,各韓信的背水列陣,兵被處於死地而生的例子。

但這一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