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手中有北周最精良的軍隊,不乘此大好時機撈一把,養兵千日,習武十年,又有什麼用?

而楊堅也沒閒著,他到不怕尉遲迥反,重要的是拉票,於是他派前面提到的這位內史大夫柳裘,到李穆處,向他陳說利害關係,李穆的另一個兒子,左侍上士李渾到幷州,向李穆轉達他的致意。

李穆是北周名將,除了懂軍事,還懂政治的。

他的選擇是,讓自己的兒子李渾入京,拿了個熨斗送給楊堅。

這個熨斗,就是現在常見的熨燙衣料用的電熨斗,只不過古時候沒電,這熨斗裡面裝的是燒紅的木炭。

把這麼個東西送楊丞相,還帶了話,是說希望您能手握這個象徵權威的熨斗之柄,就可以象熨貼衣服樣,讓天下服服帖帖了。

沒想到這會有如此功用,到也聞所未聞。

不過,依本人看來,送此物的喻意,或可解為皇帝準備新衣,應該少不了這麼個玩意。

除此以外,李穆還送了一條十三環金帶給楊堅。

這是一種金飾帶鉤的皮腰帶,是皇帝才可以用的。

不過,這李常委處怎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到也是值得打個問號的。

因為他顯然不是從自己褲腰上解下來的。

要做一條這樣的腰帶,也不是一兩天,那麼就只能是早就預備好的,可一個人,預備有天子才能用的金腰帶做什麼?紮在在衣服裡面過把癮?或者是想有一天------

由此看來,周天元一天到晚感覺自己的皇帝做不穩,不是沒有道路理的,他這人肯定沒有全瘋。

無疑,皇帝這個位置,就象一塊肥肉,只要有那麼一點可能,人人都要想吃一囗。

由此處可見的是,在祝願楊堅不久的將來當上皇帝這方面,李常委搶了個先手。

李穆有個侄兒李崇,時任懷州刺史,本來準備想響應尉遲迥,後來得知李穆支援楊堅,慨然嘆息說:“我全家得到富貴者多達數十人,現在遇到了國家有難,竟不能匡扶危難,延續皇室,還有什麼面目立於天地之間呢!”不得已,也被迫依附了楊堅。

見此情形,徐州總管源雄也沒有答應起兵對付楊堅。

然而,尉遲迥同時進行的還有,就是還派人北上,和高寶寧結盟,以便透過他,聯絡突厥,加上他的孫女又剛嫁這裡,應該是有條件的。

這高寶寧是代人,即其祖上是鮮卑拓跋部族人。

代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權,曾在秦漢時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建都,其建國只有三十九年,後為前秦苻堅所滅。

魏晉時期鮮卑拓跋部,遊牧於雲中即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一帶。

這高寶寧還是北齊皇室的遠房親戚,曾任營州刺史,還鎮守過黃龍。營州地處遼西,而黃龍即今陝西黃龍縣。

高寶寧在少數民族地區,很有威信。因為中原王朝更迭頻繁,他成了自生自滅的三不管之人,與被北周滅了的北齊殘存勢力合為一股,襲擾邊境之事,時有發生,因常年與契丹和靺鞨打交道,可以使喚這些人幫忙打仗。

不僅如此,他與突厥和高句麗都有往來。周武帝曾想招撫,被他拒絕了,所以這尉遲迥打他的主意,應該不會是臨時抱佛腳,過去他們應該至少是互耳聞。

而這樣的假設還是讓人懷疑,說高寶寧是代人,這是特指他是鮮卑拓跋部的後人,而代國最後一位皇帝什翼犍被前秦苻堅所殺,但是,是他的孫子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其將國都從盛樂,即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遷到今山西大同,這裡曾是代國的國都。

北魏是北朝時代位於今日華北地區的第一個王朝,公元493年起遷都洛陽,公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而西魏歷三帝,共二十二年(公無535~557年),國都長安,地盤為原北魏統治的西部地區,包括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陽以西。

因北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後,被迫入關中投靠關隴軍閥鮮卑人宇文泰,而尉遲迥正是跟隨這位周太祖收復弘農,大破東魏高歡於沙苑的。

東魏據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區,定都就在鄴城。公元549年,高洋(高歡之子)篡魏自立,改國號“齊”,史稱北齊,仍將都城定在鄴城。

由此可見,尉遲迥現在所佔據的地盤,原為高姓皇帝的。

且《周書》上也說尉遲迥為“代人”,且其祖先,是從北魏正宗鮮卑皇族中分出後獨立發展的一族(“其先,魏之別種”),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