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道德情操論 作者:鼕鼕

也很高興獻出自己的愛心,而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就會自責。我們不僅對成功人士表示祝賀,也會去安慰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如果我們可以和一個人肝膽相照,那麼在同他交談時我們得到的快樂,會遠勝於償還我們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相反,如果我們不能對他報以同情,即使因此而免於痛苦,我們也會為無力分擔他的不幸而感到難過。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因為不幸而痛哭失聲,而設身處地地考慮他的遭遇之後覺得自己不致如此,我們就會認為他小題大做,膽小怕事。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因為撿了一點小便宜就得意洋洋,我們也會瞧不起他,覺得他頭腦發熱。如果我們聽到一個笑話覺得不過如此,而朋友卻大笑不止,沒了分寸,我們甚至會生氣。我們的感情與別人是否—致能幫助我們判斷其恰當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糾正“不合適”的情緒

如果旁觀者的同情與當事人本來的情緒完全一致,他就會認為這種情緒是適度得當的;相反,當他設身處地地體驗這種情緒時發現自己的感覺受了欺騙,那麼他必然會覺得這些感情過於誇張,名不副實。因此,認為別人的激情是實實在在、有根有據的,也就是對他表示同情,否則我們就絲毫不會同情他。一個人對我的受害感到氣憤,而且看到我跟他一樣義憤填膺,就一定會認同我的觀點。一個自始至終對我的悲痛表示同情的人,自然會認為我的悲傷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一個人跟我一樣欣賞同一首詩或同一幅畫,他一定會對我的讚美之辭點頭稱是。如果一個人跟我聽了同一個笑話並且一起開懷大笑,他當然不會覺得我的笑聲有何不妥。相反,在所有這些場合與我的感受完全不同的人,難免會持有異議,因為我們的感情根本格格不入。無論是我的仇恨超過了朋友的義憤,還是我的悲傷壓倒了他們發自內心最溫情的體貼;無論是我的評價或高或低總之不合他意,還是我的笑聲或大或小反正與他不同,總之,只要他在權衡了客觀情況以後認為我和他的感受多少有些差異,就會對我或多或少地心懷不滿。此時,他只能用自己的感情作為標準和尺度來衡量我的感情。

如果我們對別人的意見表示贊同就意味著要採納它們,反之亦然。如果我們服膺同一個觀點,我當然會同意你的看法,否則我自然會表示反對。同樣,我也不可能同意你的看法卻不採用你的意見。眾所周知,對別人的意見是否贊同就意味著它與自己的看法是否一致。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感情。

的確,有時理智上的贊同和情感上的一致並不是完全合拍的,很多時候我們在表示贊成的同時內心沒有一絲同情。可是隻要稍加思考我們就會承認,哪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理智的信服最終還是來源於同情。在日常瑣事中人們的判斷不容易被錯誤的理論誤導,所以讓我舉一個最普通的例子:我們經常會覺得一個笑話很不錯,而且朋友們的笑聲也非常自然,但是我們自己並沒有笑,那是因為我們或許正好憂心忡忡或者心不在焉。可是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什麼樣的笑話會引起鬨堂大笑,而這個笑話正巧是這一類。雖然當時的情緒不允許,但是我們知道平時我們完全會跟大家一起開懷大笑,所以我們並不反對朋友的笑聲,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所有的情緒。一個面容悲慼的陌生人在街上與我們擦肩而過,繼而有人告訴我們他剛剛收到父親去世的噩耗。此時我們不可能對他的悲傷心懷疑問。然而,雖然我們並不是冷血動物,我們卻無法體會他悲痛欲絕的心情,甚至根本想不到對他表示一點關心,這種事情也是時有發生的。也許我們與他和他的父親素不相識,也許由於雜務纏身,我們沒有時間去想象他此時的處境。但是經驗告訴我們,遭遇如此不幸的人必然是痛不欲生,而且我們清楚,如果有時間周到地為他著想,我們無疑會對他深表同情。正是因為意識到這種有條件的同情,我們才會認可他的悲痛。即使有時實際上並未產生同情,事實也是如此。日常經驗使我們懂得在什麼樣的場合應該有什麼樣的情感,於是這種規則就會改正我們暫時的“不合適”的情緒。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面對無瓜葛的客觀事物

內心的情感引發行動並且決定善惡是非,我們在考察它的時候無非是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是產生它的原因或者動機,另一方面是它的目的或後果。一種感情是否符合造成它的原因,決定了隨之而來的行為是彬彬有禮還是野蠻粗俗。一種感情的意圖是行善還是作惡,決定了其後果是有益還是有害,該賞還是該罰。

近來,哲學家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