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道德情操論 作者:鼕鼕

日,與世隔絕,躺在冰冷的墓穴裡腐朽生蟲,從這個世界上永遠消失,甚至親朋好友也不再記得。多麼悲慘啊!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對這些遭遇如此可怕不幸的人應該報以最大的同情。一想到他們可能被人遺忘,我們的惻隱之心就加倍地沉重。由於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和煩惱,我們努力保持著對他們的回憶。可是我們的同情非但不能安慰死者,反而使他們更加不幸。到頭來,一切都無濟於事。儘管我們竭力寬慰死者的親友,減輕他們內心的眷戀、愧疚和傷痛,這些都與死者無關,只能平添我們自己的憂傷。死者已然長眠於地下,決不再理會世事的紛擾。我們覺得死者永遠處於陰森恐怖之中,這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感覺和他們的環境聯絡在一起。恕我直言,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讓我們將自己鮮活的生命注入死者僵硬的屍體,恐懼之心於是油然而生。這種幻象讓我們如此畏懼死亡,儘管我們死後不會有任何痛苦,但是生前卻因此備受折磨。對死亡的恐懼,人性中最根本的一項原則由此產生。它破壞了人的幸福,卻還人類以公平;它讓個人痛苦不堪,卻保衛了社會。相

相濡以沫的快樂

別人發自內心的同情總讓我們無比欣慰,無論這同情從何而生;相反,無動於衷的表情則讓我們失望莫名。有些自戀的人熱衷於用他們的原則去揣度人類的情感,自以為對這種喜怒之情的來由瞭如指掌。據說,由於人感到軟弱無助,別人的同感使他確信能得到幫助,他才會高興,而別人的敵意總會帶來憂傷。但是,喜怒之情常常來得莫名其妙,如同電光一閃,顯然不是來自任何私心。一個人使盡渾身解數去逗樂他的朋友,如果他發現除了自己沒人覺得他的笑話好笑,當然會讓他非常沮喪。反之,如果大家都跟他一起捧腹大笑,他就會感到朋友的認同,覺得受到了最大的獎賞。

雖然他人的同情可以為快樂錦上添花,無人回應也會讓我們嚐到失望的痛苦,但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原因。一本書或一首詩如果反覆讀過多次,會讓我們覺得索然無味,但是當我們為朋友朗讀的時候仍然會勁頭十足。因為朋友覺得它很新鮮,即便我們自己已經不再感到新奇和崇敬,卻仍然能夠從朋友的角度去體味其中的意蘊,並且為一種如獲知己的感覺而興奮不已。相反,如果朋友對此毫無興趣,我們會非常生氣,再也無心繼續朗讀下去。這又一次證明,朋友的歡笑無疑是我們快樂的源泉,而他們的冷漠定然會令我們失望。儘管這或許可以說明我們為何時而高興,時而憂傷,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雖然心有靈犀讓我們快樂,知音難求使我們痛苦,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當我高興的時候,朋友的同感會錦上添花;但是當我陷入憂傷,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澆油。然而通常情況下,同情總能另闢蹊徑,增添快樂,又能溫暖人心,減輕痛苦。

所以說,與高興的時候相比,我們在不高興的時候更希望找個人一吐為快,此時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讓我們得到安慰,如果他們無動於衷我們就更覺得委屈。

最能讓可憐人感到寬慰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一個吐苦水的物件。他的同情使他們卸下了心頭的部分重擔,甚至可以說他分擔了他們內心的一部分痛苦。他不僅和他們一樣的痛苦,而且與他們共同承擔,從而減輕了他們心靈的重負。可是在傾訴的同時,那些可憐人的憂傷又在頭腦中復活,他們在回憶中喚醒了過去的傷心事,因此涕淚橫流,沉浸在悲痛之中。不過他們也從中得到了安慰,他們重新喚起的悲痛從別人的同情中獲得了更大的補償;相反,對可憐人最無禮的侮辱是輕視他們的不幸。不願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還只是缺乏禮貌,而不能神情莊重地傾聽他們的苦惱,就真的是不近人情了。

愛帶來愉悅,恨產生不快。因此,我們希望朋友接受我們的友誼,但更渴望他們理解自己的憤慨。當我們身處順境時,即使朋友很少關心我們,也可以得到原諒。但是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他們表現得無動於衷,就會讓我們受不了。如果他們不領會我們的感激,也不會像不同情我們的怨恨那樣惹得我們怒火中燒。與我們的朋友關係不錯的人很少能得到我們的友誼,但是那些跟我們的對頭接近的人很容易招致我們的敵意。即使我們對前者抱有成見,也很少向朋友抱怨,雖然偶爾會因此發生爭吵。但是如果他們跟後者友好相處,我們就會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仗了。愛和快樂總是令人愜意,讓我們內心滿足,別無他求。悲痛和憤懣總是讓我們耿耿於懷,沒有同情我們就無法得到寬慰。

當一個人由於我們的同情而感到欣慰,由於得不到同情而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當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