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在理。必須承認,錦江確有一定的特殊性。他那“五朵金花”,不要說別的地方沒有,便是在成都,也獨此一家。但,事不同而理同。這個“理”,就是科學發展觀。只要總體思路是對的,所有的地方便都可以那樣做,只不過要因地制宜而已。至於具體如何做,那就要靠智慧了。就說三聖鄉,原來不也“下雨一包糟,天晴一把刀”,差一點落得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嗎?誰想到他們就能變劣勢為優勢,反敗為勝,突出重圍呢?
窮則思變,急中生智,智者勝出。所謂“錦江經驗”,或可作如是解。
仁心致和(1)
文登來情為民系:
農民的收入問題,是最核心的切入點
2005年8月11日,金牛區委接待室。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金牛區委書記文登來兼有山東人的豪爽和工程師的謹嚴。文登來是萊陽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畢業,搞過企業,坐過機關,掌管過一省的資訊產業工作,屬於那種專家型的領導。他調到地方上工作,肯定會有自己的風格。文登來說,他是2003年10月份才到金牛區的。那時雙流、錦江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已經開始有一些東西,他感覺有壓力,也感覺如果繼續去簡單重複地摹仿,意義不是很大。他跟班子成員講,不要去爭一時之短長,要靜下心來認真研究,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加符合自己實際的辦法,把事情想得更長遠、更系統一點,這樣做下去可能會好一些。
這是實話。雙流和錦江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做得確實漂亮,金牛要趕超並不容易。那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文登來說,首先琢磨的,就是農民轉變身份之後的收入問題。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切入點。根據以往的經驗,超過30歲的農民就